当前位置:

把环洞庭湖区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区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月红 编辑:徐丹 2018-03-10 09:05:43
时刻新闻
—分享—

  住湘全国政协委员:这里有基础和优势,可通过抓产业补“短板”助推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张健。 记者 田超 摄

全国政协委员李云才。记者 田超 摄

  农村的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面临哪些“短板”?湖南应如何精准施力、做出特色? 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张健、李云才围绕这些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特派记者 陈月红

  建议1

  全国政协委员张健:把环洞庭湖区打造成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

  “环洞庭湖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在湖南及至全国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工商联主席张健建议,把环洞庭湖区打造成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区。

  【可行吗】

  打造示范区

  这里有基础也有优势

  在张健看来,把环洞庭湖区打造成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区,“具有良好的条件和重要的意义”。

  他表示,环洞庭湖区连片开发条件具备。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麻、蚕桑、水产基地和经济果蔬产区,有国家级商品粮基地、标准化蔬菜种植园、养殖场、特色产业园120多个,农业加工企业1.2万多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约占湖南省的30%。环湖区粮、油种植及水产养殖面积占湖南全省总量的36.03%、40.12%、51.95%,适宜集中连片开发,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

  而且,该区域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环湖区横跨鄂中南和湘北,城市密集,域内环绕湖北荆州、石首,湖南长沙、益阳、常德、岳阳等10余座城市,是长株潭、武汉城市群衔接点,具有很强的辐射潜能;随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环湖区通江达海、公路铁路网密布的交通优势凸显,为提升农业产业层次、打开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创造了必要条件。

  “这也是生态建设的迫切需求。”张健说,加快洞庭湖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央对发展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既定战略,建设环洞庭湖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有利于全面统筹域内生态安全、水安全、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对于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示范作用明显。

  【如何做】

  结合产业发展谋划布局

  形成“洞庭湖”品牌效应

  如何把环洞庭湖区打造成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区?

  “从国家层面和产业发展的高度谋划布局。”张健建议,可对环湖区交通、水利、农机、能源等方面实施国家层面统一规划;加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配套协调,完善环湖区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路网,建立便捷安全的农产品生产流通体系等;对推进环湖区产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和监管要求,为制定环湖区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分工合理、富有特色的农产品支柱产业的大发展提供政策环境。

  同时,加大中央和省级层面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他呼吁,要加大财税支持,国家补助资金对环湖区重点倾斜,可设立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环湖区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支持开展金融创新,建议国家在环洞庭湖区设立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在省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进行股权流转融资等。

  此外,引导建立健全特色鲜明的湖区产业体系。张健认为,可实施重大项目的带动工程,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建立富有湖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品牌开发,支持湖区现有的稻米、茶叶、小龙虾等优势农产品资源创设农业品牌,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洞庭湖”品牌效应;加强示范乡村建设,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建设一批兼具产业经济、旅游休闲等多业态功能的现代村庄;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农业机械租赁、农产品信息门户等新兴经营主体,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农机装备租赁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建议2

  全国政协委员李云才:强基础抓产业补“短板”助推乡村振兴

  具体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李云才表示,要通过强基础、抓产业、补“短板”,有力推进政策的落实,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面貌新起来。

  【抓产业】

  加强特色产业发展

  设立中国茶节

  从青年时期学习农学等专业,到后来走上农业方面的管理岗位,李云才一直在和“三农”打交道。此次,他准备了7份提案带上全国两会,多份提案都与“乡村振兴”有关。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向农业强国转变?”他表示,这需要科技的进步,需要在强化农业基础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特色产业的发展。

  李云才认为,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要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农业品牌的塑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乡村旅游、产业文化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农业产业做特、做优、做强。“以茶叶为例,在我们湖南,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的新路径,全省50多个茶叶主产县,已经不同程度地推动了茶文化生态旅游。”在李云才眼里,一片茶叶,能带动产业融合、实现产区脱贫,能助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能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茶文化发祥地,建议将谷雨节或4月20日设立为中国茶节。” 李云才说,倡导茶为国饮,开展各种形式的品茶、奉茶、茶文化演出、茶旅游等茶事活动,让茶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既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可以增加茶产业的附加值,把茶文化内涵做深、做细、做实在,有助于提升特色农业品牌的竞争力,让茶业在振兴乡村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特色产业的重要作用。”

  【补“短板”】

  从民生需求出发

  一件件办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补‘短板’”。在李云才看来,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农村垃圾的处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等,否则乡村振兴战略就可能会在群众的心里打折扣。

  “水是生命之源。过去,在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上实施了很多措施,也卓有成效,但面对新的发展,过去的经验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现在农村安全饮水的形势依旧严峻。”李云才说。对此,他建议实现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村际统筹来解决水源不足问题,让乡村老百姓喝上干净、安全的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很多民生大单,也是普通百姓最关心并期待解决的。民生无小事,一件件办好了, 将大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为了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月红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