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省中医药产业咋发展?代表开“处方”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京 刘璋景 编辑:徐丹 2018-03-10 09:05:02
时刻新闻
—分享—

  作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中医药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我省是中药资源大省,如何通过技术引领中医药产业发展,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如何确保中药材的发展质量?三湘都市报记者邀请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为我省中医药产业“把脉”。

  资源丰富,产业不强

  我省中药材品种达2384种,占全国总品种数的18.7%。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庹勤慧举了这样一组数据:我省玉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百合占70%,金银花、茯苓占60%,吴茱萸产量占40%,厚朴约占35%。“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茯苓、吴茱萸、美洲大蠊等一批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种植项目基地。”

  不过,庹勤慧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我省中药资源丰富,但整个中医药产业递交的“成绩单”却一般。有数据显示,全国有名的邵阳廉桥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额达65亿元,而湖南本地药材只占销售总量的17%左右;《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7版)》公布的前20强没有一家湖南中医药企业。“可见湖南虽然是中药资源大省,但全省中医药产业的总体实力及竞争力还不强,尚未形成自身产业优势。”

  野生药材稀缺

  “中医要有疗效,药材是关键。”作为一位名中医,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主任医师张涤坦言,我省中药材质量滑坡却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野生药材稀缺的现象也让人堪忧。全国人大代表、启迪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伍新滨表示,野生中药材的短期利益被过分开发,长期的有序规划采收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与落实,加上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野生中药材的数量减少。

  中医药企业发展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中医药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管理相对松散,难以形成合力;而且多数中医药企业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庹勤慧说,即便是我省许多知名的大型中药企业单品种规模也未超过10亿,缺少重要的市场供应量大的标志性药材品种。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时代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唐纯玉认为,目前中药企业的创新、创造的活力不足,也使得中药的整体竞争力相对下降。“比如中成药制造业2015年、2016年增速仅分别为5.69%和7.88%,在医药工业各子领域中增速垫底。”

  ■特派记者 黄京 刘璋景

  代表声音

  庹勤慧牵手“互联网+”

  我省可以建立中药材产业“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为药农、基地、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全方位服务。要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组建大规模的中医药产业集团,打造全国现代中药产业的“旗舰”企业。

  唐纯玉提高中成药品质

  可以预见,未来,高效实用、服用方便的中成药会越来越受到欢迎。为了提高中成药品质,以此推动产业发展,首先要完善中药标准体系;其次,要鼓励建立中药第三方检验、评估、监测平台;另外,生产工艺是中药企业创新的主要环节,要激发企业参与技术进步;还要建立中成药质量分级制度。

  张涤 为中医药定“良策”

  政府部门要为中医药事业制定切实可行、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政策。比如:在资源资金上给予优先配置,提高中医药诊疗服务价格和报销比例;在资质认定、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运营收费、饮片炮制价格等制度上给予松绑,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等。

  伍新滨合理采收野生药材

  为确保野生中药材质量,保证可持续发展,应当加大全国野生道地中药材的普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计划合理的采收,确保野生道地中药材的品质和可持续生长性;同时,完善野生道地中药材的基原监测体系,防止普通野生道地药材变成濒危稀缺中药材;加大人才培育与财力投入,研究出人工或半人工种植方法,满足市场需求。 ■特派记者 黄京 刘璋景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京 刘璋景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