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进击的扶贫人|陈风华:携妻带子把根深深扎进了贫瘠土壤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编辑:陈雪骅 2018-04-27 20:17:2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湖南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他们沉下村,投身脱贫攻坚,精准把脉、精准施策,用“绣花功夫”改变着贫困村贫困面貌,用行动兑现了“扶贫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誓言。红网4月25日起推出湖南扶贫典型系列报道,讲述他们的情暖扶贫故事。

2017年,村民覃思烟(右)光是在山上捡来的板栗就卖了3000多元,陈风华(中)来到她家中访问。

  进击的扶贫人|王新法:他做的一桩桩事 堆起来就是一座大山

  进击的扶贫人|叶剑芝:深耕扶贫岗位18年 他是平江773个村的活地图

  红网时刻记者 李慧 长沙报道

  “快来看,这些板栗树全部结了果呢!”2017年9月,随着湖南常德市石门县铜鼓峪村党支部书记覃北平一声吆喝,村部对面山上板栗实验基地上,见到了15年未结果的“铁树”开花结果的奇迹。

  而这个奇迹,正是湖南省人民检察院驻石门县磨市镇铜鼓峪村工作队长陈风华铸造的。他携妻带子,把根深深扎进了贫瘠的土壤。凝心脱贫,不使一人掉队;聚力致富,不让一户落后,用情抒写脱贫“史记”。

  3年来,陈风华和队员们不负重托,筹集帮扶资金3200多万元,倾心打造了党建扶贫、基础扶贫、产业扶贫、兜底扶贫“四位一体”精准扶贫新模式,使穷乡僻壤的铜鼓峪村山乡巨变。2017年被评为“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

  把“群众”当作“亲人”,带着感情真扶贫

  把“后方”搬到“前方”。陈风华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时,正值他16岁的儿子上高中。为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他反复做妻子的思想工作,把儿子从长沙的重点中学转到石门县第一中学,让妻子提前退休到石门县照看儿子,硬是把家从省城长沙搬到了扶贫一线。

  把“驻村”变成“住村”。从驻村的第一天开始,陈风华就把铺盖卷进了村里。3年来,他走村串户、爬山过坎,用脚步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由于太过劳累,左腿半月板严重受损。尽管离石门县城只有60公里,但他很少回县城,吃住在村里,最长连续住村21天。

  把“群众”当作“亲人”。五保聋哑老人龙广西的住房因灾倒塌,陈风华和村干部了解情况后,马上帮他安排临时住所,并帮他筹集资金4万元,两个月把新房盖了起来。村民曹锐患乳腺癌住院治疗,陈风华多次到医院看望,并协调县妇联帮助解决了2万元的医疗费。临近撤队之际,陈风华还不忘村里的单身汉,组织“缘定铜鼓峪、牵手奔小康”单身联谊会,成功牵手5对。

  把“铁树”变“摇钱树”,激发产业造血强劲功能

  2015年前,村里为了扭转贫穷面貌,动员村民大面积栽上了3000亩板栗树。没想到,这些树像吃了铁砣,枝叶繁茂,栽下去后十多年竟没开过一朵花,没结过一个果。眼望着这些“铁树”,百姓想砍掉改种别的,但林业部门不准砍,村民只得望树兴叹,倍感苦恼。

  因地制宜培育脱贫产业,筹资130万元,采取“高位嫁接”的方法对1000亩“不育”板栗进行改良。2016年3月第一批“高位换头”嫁接的530亩板栗树首次开出板栗花蕾,村民信服了,下半年又“改良换头”了500亩板栗树。专家预计,在盛产期给村民每年至少创收200万元。

  筹资350万元,由村集体和40户农户以入股的方式利用闲置土地建设300亩红心脐橙基地,挂果后每亩可创收5000元,每户创收1.5万元。筹资30万元,建成了羊肚菌实验基地。筹资117万元,由村集体同建成100kW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12万度、创收12万元。

  成立合作社带动脱贫产业。组建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同康板栗等3个专业合作社,培养致富能人担任合作社社长。发挥专业合作社在供、产、销方面的辐射作用,种植生姜、葱等经济作物50亩,安置劳动力13人;种植羊肚菌34亩,捆邦61个建档立卡户确保稳定增收;激发全村百姓养鸡10000余羽、养羊800余只、养猪470余头、养牛190余头;成功引导合作社拉动了板栗、脐橙、菌类、家禽等产业的发展壮大。如今村里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4/27/8548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