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吆喝”声里四十年 长沙老戏骨盘点那些逝去的与不变的

来源:红网 作者:王冠华 吴思静 编辑:陈纲 2018-05-04 16:01:5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王冠华 吴思静 长沙报道

  “买河水不啦,买湘江河里的水不啦……”5月3日上午,长沙市开福区五合垸湘江东岸湘江滨江风光带再次响起的“吆喝”声,让人仿佛穿越到六十多年前。今年73岁高龄的伍仁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长沙老戏骨。至今,他已收集各类吆喝声近40年,涉及60多个行业,并计划出版长沙吆喝声书籍,申报市级非遗文化。

  曾是长沙市湘剧院的表演艺术家,主攻丑角的伍仁斌是如何与长沙吆喝结缘的呢?“我迷上长沙吆喝词,是演特务演出来的。”伍仁斌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二十出头的他出演《红灯密码》(即后来的《红灯记》),扮演一个小特务,以修鞋匠的身份卧底,专门监视主角李玉和。为了入戏,他每天泡在家门口的鞋匠身边,揣摩他们的一颦一笑,尤其是那声声吆喝。由模仿到创造,渐渐地,伍仁斌发现了这吆喝声中的诸多门道,同样的吆喝词被不同的小贩吆喝出来有不同的韵味,从其吆喝声中能听出不同生意人的脾性、格调,甚至是高矮胖瘦,非常有意思。

  伍仁斌说,作为老长沙人,听惯了地道长沙话,这些叫卖吆喝声作为传统文化,既能够勾起儿时童趣,回味淳朴记忆,又映射出时代的发展轨迹,反映每个行业不同的时代印记。就以“卖水”为例,1954年以前长沙城里还没有自来水,担水的挑夫沿街叫卖。后来有了自来水,街头巷尾便不再有卖水的吆喝声。到了2000年以后,富裕起来的长沙人更在意健康了,开始流行喝桶装矿泉水,办水入户的吆喝在大街小巷流窜,伍仁斌说,比起那时候人工吆喝,现在大喇叭里重复地喊,虽然洋气,但有点吵。如今,伍仁斌却听到了新的吆喝——推销净水器。“恰(喝)的还是水,档次越来越高。”伍仁斌说。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吆喝”声里的变迁还有很多。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老“吆喝”背后的生意渐渐远去,杂货挑子不再,“修伞”的声音也早已消失;牙膏普及,“擦牙灰”叫卖声90后从未听过;打开手机也可以逛超市菜市的现在,“买鸡蛋不咯”的小贩销声匿迹;现在的孩子也不会再“扯麻糖”,偶尔经过甜酒挑子也很少有人再吆喝“卖甜酒”了。

  除了这些渐渐消逝的,也有持久回荡在街巷的“吆喝”——“比如收破烂”,伍仁斌说,不变的是收破烂,变的是“内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收破铜烂铁咯”“收旧书报纸啦”声响回荡在街头巷尾;改革开放后,长沙人生活慢慢好起来,“收啤酒瓶子啰”吆喝声成为新旋律;九十年代起大家讲养生保健,“乌龟甲鱼壳卖得钱”的吆喝渐多;进入21世纪,“收旧电冰箱、电视、电脑、麻将机”开始占据了主流。

  随着现代商业广告的出现,吆喝的形式改变了,很少有行当再需要当街叫卖。熟悉的东西不见了,新奇的东西便冒了出来。从熟悉到陌生,从陌生到习惯,那一声声的吆喝虽远去,但是时代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

来源:红网

作者:王冠华 吴思静

编辑:陈纲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5/04/8534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