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央媒看湖南】千年学府“扫地僧”的雕刻时光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羽 秦菲 编辑:李丽 2018-07-06 13:14:14
时刻新闻
—分享—

  毫无绘画基础,因个人爱好结缘雕刻艺术,湖南大学保卫处的李少军老师以雕刀镌刻时光,抒发工作生活之美。2018年毕业季,他创作的一组作品“核雕上的湖南大学”意外走红。湘江之滨、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美誉,起源于宋朝时期的学院之冠——岳麓书院。因此,有学生亲切地称李少军为千年学府“扫地僧”。(新华网记者 杨羽/文 实习生 秦菲/摄)

  图为“核雕上的湖南大学”系列作品——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

  生于斯,长于斯,李少军对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有着特殊的情感。2002年从部队转业后,他正式进入湖南大学保卫处从事校园安保工作,迄今已是第十六个年头。图为“核雕上的湖南大学”系列作品——老科技楼,该楼建成于1937年,采用砖混结构、西洋古典风格,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又是一年毕业季,眼见学生们依依不舍地流连于校园各处留影,李少军寻思着自己能为学生们做点什么?他想起了自己的业余爱好——橄榄核雕。选上几枚饱满的橄榄核仁,拿起手里的雕刀,一组创意作品“核雕上的湖南大学”诞生了。图为李少军正在挑选核雕的原材料——橄榄核仁。

  在湖南大学度过了半辈子,李少军对校园的一景一物都如数家珍,但想把湖大呈现在手指头大小的橄榄核上,绝非易事。首先是选景,既要有代表性又要适合核雕“局部表现”的艺术形式。仔细琢磨后,李少军将“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作为突破口,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历届毕业生留影的“打卡圣地”。其次是构图,李少军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搜集了老建筑不同角度的照片,方寸之间也要力求精准呈现。图为“核雕上的湖南大学”系列——老图书馆。

  图为“核雕上的湖南大学”系列作品——东方红广场。

  核雕是个精细活儿,一刀落错整个核仁便废了。李少军在工作之余利用午休或下班时间进行创作,雕刻一枚作品需要十天以上。

  这是李少军的核雕作品《核舟记》,雕刻时间长达一个月,作品由船身和波浪两部分组成。在不到三厘米长的船身上,清晰可见四位游人坐于船舱中,阳光透过雕花小窗射下来,在游人的脸上留下半边阴影,活灵活现。李少军说,这枚作品中最难的就是四扇窗户,总共雕了十几扇。安装更是个费力活,窗户中轴与卡槽之间额的缝隙必须完全吻合,太松会掉落,太紧则容易折断。

  尖刀、半圆刀、推刀……眼前这些略显“简陋”的“四长三短”就是李少军平时惯用的雕刻工具。

  做雕刻,耐心和恒心必不可少。循着自己的爱好,李少军十几年如一日地研习,不懂时就买书、上网找资料自学。“保持学习精神,持之以恒。”这是李老师送给学生们的毕业赠言。

  这是李少军最受学生喜爱的一副根雕作品《武士》。其实,李少军最早接触雕刻艺术是根雕,后来由于家中存放空间有限等原因,他在三四年前改为研习核雕。雕刻生涯从“大”到“小”的跨越,李少军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用心钻研,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李少军雕刻的湖南大学校碑是校园“新景”中的第一枚作品。湖南大学校园有一个特别之处——没有“围墙”,这座校碑就相当于校门。下一枚作品李少军计划雕刻学校的“大操场”。操场承载着学生们的青春年华,那些挥汗如雨的背影也让他想起年少时当兵操练的日子,值得珍藏。

  李少军正在构思运用镂空技法来创作“大操场”核雕。图为李少军创作根雕作品《知音》,放置于根雕左侧的是他的一枚镂空核雕作品。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羽 秦菲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