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镇起风云|临湘云湖:小浮标“钓起”大产业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胡子贵 丁会云 编辑:王石磊 2018-08-21 08:58:38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20日,临湘钓具浮标产业园,工人在忙着制作浮标。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通讯员 乔雁城 摄

  ■开栏的话

  小产品腾挪出大市场,小企业驰骋出大产业。近年来,我省许多地方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或历史传统,集聚发展了一批很有特色的产业。这些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体和核心,生产的产品不一定高大上,但精致实用,独具特色,很有市场。它们或兴起于一乡一镇,或兴盛于一些工业园区,甚至一个县域,带动服务业和旅游观光等产业同步发展,促进了园区社区产区和谐共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小镇。这样,既发展了产业、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能开拓市场,提升一个地方的开放度和知名度,带动一个地方的发展。

  抓产业发展,既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项目,也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通过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小镇,这是“135”工程的提升版、“产业项目建设年”的别样风景线。

  从今天起,湖南日报推出“‘镇’起风云——湖南特色产业小镇巡礼”专栏,报道我省一批异军突起的特色产业小镇,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胡子贵 丁会云

  寻常芦苇,生满江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居易也吟过:枫叶荻花秋瑟瑟。这荻花,就是芦苇之花。从古典中走来,芦苇在临湘演绎了一部“浮标壮剧”。

  8月20日,记者走进位于临湘市云湖街道的临湘钓具浮标产业园,生产、销售、物流一派热火朝天。临湘市市长魏淑萍称,临湘浮标已占有国内80%的市场份额,还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临湘“中国浮标之乡”称号。

  2016年以来,临湘以浮标产业为依托,采取企业向园区集中、资源向小镇集中的办法,探索产业融合、产镇融合、游钓融合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建成了兼具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全国首个浮标特色小镇,带动全市钓具产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解决就业3万余人。

  一个人,一群人,一大产业

  临湘浮标文化源远流长。相传东吴名将黄盖曾在太平湖(今黄盖湖)“折苇作标”,开启了用浮标垂钓的先河。

  清光绪年间,临湘人刘璈出任台湾兵备道,将浮标工艺带上了宝岛,传给了百姓。

  1992年,台湾刘氏后裔和客商汪东城、陈济昌等来到临湘,投资办厂,从此,浮标开始了企业化生产,首支在大陆市场有品牌的浮标名叫“白雪公主”。

  2016年5月,临湘市委书记李美云看中这一行业低碳、环保的特点,提出规划钓具浮标产业园,建成中南最大钓具产品集散基地,唱响“漫步江湖、游钓临湘”的品牌。该市规划1000亩土地,组建了浮标协会,财政以奖代投鼓励技术创新。

  记者走进临湘市钓具浮标产业园时,临湘市市长魏淑萍和常务副市长凌晓明正在第二期标准化厂房建设工地调度。在水密码钓具公司,五六个员工负责“成型”;六七个员工负责“打磨”……该市钓具产业办主任龙志敏称,这属于手工密集的传统操作模式,材料以芦苇为主,自动化程度不太高,但每一支浮标都打上了手工艺术的烙印。

  走进湖南省池海浮标钓具公司,李桃荣和同事正用机器加粗浮标标尾。车间主管方志祥称,浮标生产有50多道工序。

  在“池海”涂装工艺室,浮标立在自动输送带上缓缓移动,喷枪给每一支浮标上漆。正面一堵水帘墙,循环吸收喷枪尾气。公司负责人李建明介绍,现在有了环保装置,就解决了尾气污染问题。

  李建明对记者说:“这只是传统浮标。现在我们有了新武器:凌汇叮咚渔智能浮标。”在智能浮标车间,记者看到李辉正和同事给智能浮标装芯片。

  智能浮标有多智能?李建明说,只要手机下载一个APP,芯片就会把鱼讯传到手机上,你可以在一旁玩耍,只须看手机。鱼讯来了,就可以轻松去收竿。

  触类旁通,临湘人还开发了无线智能声呐探鱼器。它就像一个小网球,丢在水里,就可实时准确探知鱼的位置和大小。

  农民涂银良家堪称“浮标王国”。他整个家族有10多个家庭从事浮标制作,还和9家电商公司成立了物流机构……

  青山白云相守,紫薇夹道相拥。走进湖南省小凤仙钓具公司,80多个员工忙于发货。这是临湘400多家浮标电商中最大的一家。公司老板朱明和夫人涂小凤,本来在长沙工作,家庭年收入有40万元。一天,涂小凤突然发现网店有浮标产品,这“电击”了她的神经:我父母就是做浮标的呀!她马上注册一家网店,把自家浮标挂上网,第一天卖出一支浮标36元。从一天的几单很快做到几百单,年收入60万元,这让她信心倍增。

  回家创业!2011年,小两口辞职,一心一意做线上销售。湖北资深钓友老张,经常是一单2000元购买她的产品。小凤开始做品牌,注册了一个“凤手作”。老张说,你本来叫小凤,为何不用传奇爱情故事的主角“小凤仙”作品牌呢?小凤茅塞顿开,成立了湖南省小凤仙钓具有限公司,注册了“小凤仙”品牌。

  2012年,涂小凤把自己的小店变成了天猫旗舰店,设计了自己的logo,年收入200万元。公司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80多人,年销售额增至5000万元,今年获评“湖南省百强电商企业”。

  朱明开动脑筋,做活营销,建立了一个自媒体直播间,员工方源正在眉飞色舞地推荐浮标产品呢。

  一支浮标,一个小镇,一张名片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临湘以游钓为主题,建设集产、城、人、文于一体的浮标小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包含原料种植区、生产加工区、国际垂钓区、风情商业区、生态休闲区、教育生活区6个板块。

  该市引导群众就地取材,利用低产林地种植芭茅和泡桐,变以往“当柴烧”的杂草杂树为经济作物,基地面积达1万亩。

  他们打造包含钓竿、钓线、操网、鱼饵、鞋服的百亿元钓具经济,建设钓具及休闲器材产业园,入园投产浮标、钓竿等企业28家,申请入园企业51家。

  目前,临湘浮标小镇已被列入“全国休闲渔业基地”“全国优选体育产业项目”“中国最具特色休闲垂钓产业园区”和全省“第一批产镇融合示范镇”“第三批湖湘文化风情小镇”,成为临湘的新名片。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记者来到青山清溪环抱的临湘国际垂钓中心,20位钓友正在悠闲垂钓。

  湖南惠临渔乐文化传媒副总经理曾求介绍,该中心2016年立项建设,2017年落成开园,一期投资6000多万元。有8个标准竞技池、85个休闲钓台,具备常年承办国际大型垂钓比赛、论坛的能力,一次可容纳600余名钓手。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总裁判长郝卫东称,这是目前国内标准最高、生态最美、鱼情最好的垂钓中心。

  临湘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托优质水资源,着力开发野钓、竞技钓、基地钓、筏钓、路亚钓、亲子钓等游钓产品。通过举办竞技垂钓等节会活动,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6月,成功举办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暨临湘国际垂钓中心开园活动,全国160家垂钓俱乐部480名选手参赛。自开园以来,承接各类钓鱼赛事40余场,吸引10000多名钓手来参赛,接待游客9.3万人次,带动相关产业实现综合产值56.4亿元,荣膺“中国休闲渔业旅游魅力城市”。

  一支浮标,一方赛场。临湘人沿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路,把垂钓旅游业和浮标产业发展到一个极致。

  ■点评: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浮标,居然能“浮”出30亿元的大市场?

  由浮标产品,到浮标产业,进而到浮标特色小镇,临湘市围绕浮标做到了极致,取得了奇效。崇文好义、争先创新的临湘人民“折苇作标”,从传统的手工制造,到现在融入高科技元素,拥有一大批创新专利;从单一的浮标产业,到现在完整的钓竿、鱼饵、浮标等钓具行业全产业链;从第二产业到一、二、三产业(原料种植、垂钓休闲)深度融合发展,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聚焦特色、主攻特色。

  特色小镇,特色是前提。发展特色小镇,不能靠搞房地产,不能靠大规模投资来制造新城新镇,或者脱离实际复制其他地方的发展模式,否则就会导致小镇同质化、无特色依托,进而失去吸引力和竞争力。临湘市浮标特色小镇的成功说明,应当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挖掘出产业、生态或人文方面的特色优势,找准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将小镇的产业、文化、就业、社区服务等功能有机融合起来,有了特色才会有小镇。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胡子贵 丁会云

编辑:王石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