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和个人平板电脑”,这条大多见于班规或校规的禁令,最近写进了湘潭市的教育局文件,根据这份文件内容,湘潭市所有中小学校园内将再难见到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场面。
根据红网舆情中心的监测,截止11月24日15时,网络上关于该事件的信息近4万条,包括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及客户端、环球网、腾讯网、红网等10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01 毁掉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
为什么要出台这个文件,文件中有这样的背景介绍: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简而言之,这是为了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手机的发明,堪称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拉近了人们的沟通距离,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出的智能手机,更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甚至是社会的形态。但是,就像硬币的两面,当人们坐拥手机及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时,手机也越来越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家长的心头之痛。诚如文件背景所介绍的,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经由手机毒害着无数青少年的成长。在朋友圈就曾流传着这样的一篇文章《毁掉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之所以得以广泛流传,无疑是因为它引起了共鸣。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手机之害都是有切身体会的,据了解,很多学校或者班级都有“禁止携带手机入校”的规定,但都没有统一的强制措施,像湘潭市教育局这般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来统一明确,还是少见。不过,还有比湘潭市教育局更狠的,在今年7月,法国议会通过“校园手机禁令”修正案,完全禁止法国境内的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的电子设备。之所以说是修正案,是因为法国在2010年就曾通过一项法律,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如今,把课堂覆盖到校园内,显然是比以前更严厉了。这也说明,手机对学生的危害已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了。
当手机危害孩子成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通过公共政策的手段来规制,当然是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鼓励的。所以,无论是以红头文件,还是以立法来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这都有着很好的政策制定民意基础,也必然会得到很多家长的响应。
02 手机的原罪在哪里
但是,仍有必要厘清的是,手机是不是真的有原罪?或者说到底有多大的原罪?这并不是要为手机洗地,一个更深入的探讨,或许能让我们以更好的态度,面对深度改变我们生活和社会的“伟大发明”。
可以进一步来追问的是,当我们忧心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毒害孩子时,有多少家长正乐此不疲地玩着那些游戏、看着那些小说、参与那些赌博呢?当如白纸的孩子,被手机毒害时,有多少家长是孩子的“领路人”?
我们常说,没有交易就没有伤害,如果没有这些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就不会有毒害,只是,这些让人憎恶的东西,哪些不是成人“生产”出来的呢?如果说利欲熏心下难阻铤而走险,那么,它们又何以能招摇上市呢?
更进一步来说,当孩子们沉湎于游戏、小说,是什么让他们误入歧途呢?游戏固然诱人、小说固然刺激,但这背后还是折射出他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空虚因何而来?当手机成为家长和孩子最遥远的距离,在虚拟的世界找到一些慰藉,成为一些孩子的不得已选择。可以说,缺乏陪伴沟通、家庭矛盾高发等等,都是把孩子推向手机深渊的黑手,而伸出这些黑手的,又何尝不是成人呢?
03 手机之外,才有诗歌和远方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是没有原罪的,它就是一款改变人们沟通方式的工具, 毒害青少年这个锅,不能由它来背。正如电影《手机》里那句经典台词——手机,原来就是为了方便人的,没它的时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就成风筝了,别怪手机,还是人的事。
我们欣慰地看到,湘潭市教育局这份文件,在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同时,也向家长们发出了倡议,希望家长们“善引导,重监督;重表率,立榜样;常陪伴,增亲情;导心理,促健康;多配合,常沟通”。
于此而言,与其说这份文件,是在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内,不如说在向所有的家长以及社会呼吁:抬起头,别做低头族,手机之外,才有诗歌和远方。红网时刻特约作者 观潮的螃蟹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何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