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桑植“非遗”增色张家界旅游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向国生 廖声田 尹超 编辑:高芹 2013-05-14 09:30:0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5月13日讯(记者 向国生 廖声田 尹超 通讯员 谷和囤 王成均 黎治国)5月9日,在中央民族大学大会堂,高亢明快的山歌,温柔动听的情歌和风趣活泼的小调连绵不断,3名土家姑娘将桑植民歌尽情演绎。

  “桑植民歌元素无处不在。”桑植县非遗保护和传承中心主任侯碧云介绍,该县文化遗产不仅在高等院校的艺术殿堂里显现,还在周边各景区景点里“大展身手”,为张家界旅游添辉增色。

  桑植目前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17类157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有桑植民歌、白族仗鼓舞,省级非遗项目有桑植傩戏、花灯舞、跳丧舞和白族神游4个。2005年以来,桑植累计投入1500万元,全面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和抢救性保护。修建桑植民歌广场,发行《桑植民歌经典》光碟和桑植民族文化系列丛书,每3年举办一届中国桑植民歌节。桑植民歌编入中小学乡土教材,每年举办“赛歌会”和“赛舞会”,与音乐院校“联姻”请“歌师傅”进“非遗课堂”。2012年,桑植被评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强县”。

  据我省首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桑植县委书记刘卫兵介绍,桑植正利用独有的民歌、民舞、民俗等文化资源发展以桑植民歌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张家界旅游的另一块金字招牌。目前,在张家界旅游“舞台”上,无论从“魅力湘西”到“天门狐仙”,还是从土家风情园到袁家寨子,8台大戏中和10多个景区景点内,近1000名桑植民间艺人表演桑植“非遗”节目。而在桑植,桑植民歌剧院和以创意、体验、教育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张家界看山看水,桑植听歌看戏”的新型旅游精品线路日渐形成。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向国生 廖声田 尹超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