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3日讯(记者 王晴 通讯员 胡子贵 张明子 丁会云)临湘市江南镇长江村拥有8000亩芦苇,以前每年的承包款只有30万元,今春经镇招投标委托中心公开竞标,拍出了120万元,这是临湘市规范管理和激活农村“三资”所带来的喜人成果。据统计,该市农村集体经济“荷包”由4年前的年2.3亿元增长到目前的7.6亿元,4年涨了3.3倍。去年,该市被评为“全国农村‘三资’管理示范县”。
该市从2009年开始,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规范管理,先后出台了3个规范性文件,统一制订了村财务管理制度9个,乡镇财务管理制度21个。全市19个乡镇和办事处都建立了村账乡(镇)代管中心,310个村(居)委会全部组建了民主理财小组。4年来,民主理财小组拒绝审核的不合理支出105笔共35万多元,否决不合理举债156万元。该市还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4年来,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700多万元。
临湘市规定,在村(居)集体资产发生拍卖、转让、租赁、担保等情形的,必须进行资产评估;所有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必须按照民主的程序进行公开的拍卖或招投标,他们专门成立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中心和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4年来,该市进行资产、资源招投标67起,直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60万元。目前,全市有145个村(居委会)利用有限的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入股、合作等形式与承包大户、技术能人等进行联合和合作,兴办了246个企业,参资合股纯收入接近6000万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晴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