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300多亩稻子大量死苗 村民怀疑种子有问题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杨凌凌 编辑:康晓乔 2013-05-15 17:27:16
时刻新闻
—分享—

▲稻苗成片枯死,农民非常着急 记者 杨凌凌 摄

  眼下,正是水稻生长的旺季,可株洲县洲坪乡洪垅村、马洲村等村的村民却发现,自家田里栽种的双季稻“中早39号”在逐渐枯萎,根据乡政府初步掌握的情况,稻苗死亡面积达300多亩。眼看着自家水稻绝收已成定局,很多农民欲哭无泪。

  现象

  300多亩“中早39号”稻苗死亡

  “家里三十几亩地全废了。”5月13日,在洲坪乡洪垅村南塘组,村民丁华脸上写满了无奈。

  今年,丁华种上了一种名为“中早39号”的稻种,他种的是双季稻,刚刚春播的时候并没发现任何问题,但从4月中旬起,田里的水稻开始出现异样。“爆发性生长3公分后,每天就看着秧苗渐渐发黄,枯萎,并不断蔓延,然后就出现大面积死亡状况。”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他稻田里的水稻发黄,稀稀疏疏的,大部分已经死掉。

  这种情况远不止发生在丁华一家。

  同属南塘组另一户承包大户丁卫红的田里,同样种植的是“中早39号”水稻,结果稻苗全部死亡。

  根据洲坪乡政府初步掌握的情况,该乡稻苗死亡面积达300多亩,且均为“中早39号”。

  村民质疑

  为何出事的都是“中早39号”?

  丁广顺今年67岁,和老伴在家就靠几亩地过日子,插秧时还花了钱找别人来帮忙,现在地里全是死亡的水稻,他心疼得吃不下饭。

  丁广顺告诉记者,虽然8亩39号水稻大面积死亡,但另外一亩用的是自己去年剩余的种子,长出的秧苗却很好。

  13日,记者在现场发现,村民利用自留种子下种并种出的秧苗,均未出现枯黄现象。

  “种植39号水稻的,几乎全部出现严重死亡问题,而种植去年剩余种子的秧苗没有出现问题,因此我们怀疑水稻种子有问题。”洲坪乡洪垅村南塘组组长周方觉说,“39号种子价格为2元/斤,是从粮油站购买的。”

  “与育秧模式有关”的回应遭质疑

  针对村民疑问,洪垅村村长丁胜久说,“中早39号”种子是株洲县农业局今年推广下来的,洪垅村村民共购买了8000斤。

  据悉,今年洲坪乡号召村民集中育秧,秧苗用秧盘培育好后再抛秧,而村民也可不选择集中育秧,采取直接播种的方式,按照丁胜久的表述,死苗现象多出现在直播的村民田里,如果集中育秧就不会出现状况。

  不过,记者在旁边的马洲村了解到,该村几户村民采取集中育秧,同样遭遇大面积死苗。

  洲坪乡乡政府分管农业的副乡长文强亦告诉记者,在春播时就有农民向政府反映种子存在质量问题。“大部分声音来自自播自种的村民。”但到了4月份,他发现同样的问题在集中育秧的农田里出现。

  种子包装袋为何没有厂家信息?

  村民怀疑种子有问题,是否有更多根据?

  5月13日下午,在丁华安家中,他拿出一个纤维袋。“你看,这就是稻种的包装。”记者看到,装稻种的包装袋就是普通纤维袋,包装上没有任何与“中早39号”种子有关的信息,也没有任何生产厂家的信息。

  “中早39号”从何而来?对此,文强说,“中早39号”是株洲县农业局今年大力推广的新稻种,洲坪乡10个村总共购买了1万公斤。

  县农业局与种子公司说法不一

  对此,株洲县农业局副局长刘志高说,“中早39号”是由湖南农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县农业局与该公司签订了销售协议,种子有保证,是“正品”。“种子走得比较俏,才用这样的纤维袋包装。”刘志高说,这批种子由长沙公司发货至株洲,由株洲县农业局下属的粮油站签收,村民再购买。

  随后,记者当着刘志高的面,致电湖南农丰种业公司。

  “我们公司出产的39号种子,纤维袋上肯定印有公司电话地址等信息。”电话中,该公司一工作人员说。

  随后,记者要求株洲县农业局出示当时购买农丰公司稻种的采购证明,但对方一直未予答复。

  究竟这批种子是否出自湖南农丰种业公司,抑或在流通环节出现问题,记者将继续调查。

  补救

  已从其他地方调苗补种

  5月13日,记者了解到,洲坪乡乡政府已分几次,从其他地方调秧苗补种,尽量挽回死苗村民的损失。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杨凌凌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