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周良 通讯员摄
本报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黄志强 易汝青
蔡周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民生幸福之根,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就业实现收入倍增、福祉提升,让转型发展的成果写在老百姓的脸上。
初夏时节,记者追赶醴陵市市长蔡周良督查重点项目进展的脚步才采访到他。蔡周良表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促进就业,让群众共享转型发展的成果。
如何崛起陶瓷1000亿元产业集群,蔡周良胸有成竹:以申创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为契机,加快建设以现代陶瓷产业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名城,着力打造以陶瓷产品制造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全国最具实力的陶瓷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电瓷电器生产基地、输变电产品采购和产品生产配套基地和釉下五彩瓷文化艺术创意旅游基地。
蔡周良很动感情地说,陶瓷和花炮两大产业在醴陵延续千年,既是县域经济的“主体色”,更是广大群众的“饭碗”。对醴陵来说,民生幸福的根本,就是要让这两大产业转向绿色、低碳,保持持续活力,为人民群众的就业、增收提供保障。
蔡周良介绍,近年来,醴陵倚重“千年邑、内陆港、五彩城、国开区、百强县”独特优势,突出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在做大总量中提升质量,在做强产业中调优结构,使醴陵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现在,醴陵GDP60%由工业贡献,财政收入60%由工业创造,农民新增收入60%来自工资性收入。去年,醴陵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100强中又进4位,位居第94。
今日的醴陵拥有“醴陵陶瓷”和“醴陵烟花”等7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以及“红官窑”等10件中国驰名商标。蔡周良说,当前要进一步做响区域品牌、做大产业规模、做强园区经济。
顺着蔡周良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醴陵经开区正在展开的30平方公里“一区四园六地”发展格局,陶瓷、汽车零部件、服饰、玻璃产业园“园中有园”,带动全市产业百花齐放。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文峰
编辑:高芹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