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雨花区二次供水抽检中,工作人员正在查检储水箱。 记者 李丹 摄
本报推出守护居民用水“最后一公里”的安全系列报道后,不少长沙小区居民加入本报关注二次供水QQ群,并反映自家生活用水有杂质、异味等,希望能获知权威的水质信息。
5月15日和16日,长沙市疾控中心、雨花区卫生监督所先后对龙吉湾小区、天翔新新家园、柠檬丽都、英郡年华、上海城和三湘小区6家长沙二次供水小区住户进行了水质抽检。
对于本报读者之前反映的一些小区水质问题,雨花区、长沙县食安办高度重视,表示将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抽检。
■记者 杨艳 王文 实习生 赵曌 庹云扬
抽检水质
龙吉湾小区:3项指标快检合格
15日上午,在龙吉湾小区李智兰的家中,检测员傅伟正用酒精灯为厨房的水龙头消毒,“这是取样之前的准备工作,避免水龙头出水口细菌等原因影响检测结果。”检测员谭亮解释道。随后,他打开水龙头,“需要把水管里残留的水放掉,尽量减少水样的附着物。”
准备就绪后,两名检测员开始用小玻璃瓶取水,对游离余氯、浑浊度、pH值3项指标进行现场快检。检测仪器上数据显示:游离余氯1.20mg/L、浑浊度0.36NTU、pH值8.0。
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饮用水管网末梢水游离余氯含量不应低于0.05mg/L,浑浊度不超过3度,pH值应该在6.5-8.5之间。
“这三个快检指标都是合格的。”傅伟说,但还须对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这些指标必须在实验室里进行检测。”
“常规检测需要7个工作日。”长沙市疾控中心监测科科长朱彩明介绍,如果有必要,检测机构会根据二次供水蓄水池材质的不同增测一些项目,“水泥蓄水池就需要检测砷、铅;不锈钢蓄水池就需要检测铁、锰、镍等。”
卫生证件
全市3700家二次供水小区只400家有证
傅伟介绍,小区物业须向相关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发证机关对其卫生资质进行检验核查,达标之后才能发证,“按照规定,必须有卫生许可证才能供水。”物业应当在二次供水泵房、小区公告栏等地方张贴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同时,业主有权利要求查看卫生许可证。
在龙吉湾小区,抽样人提到小区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时,但物业负责人却称还没有办下来。而事实上,这个小区二次供水已有近3年。
英郡年华小区水泵房门口和物业客服中心都挂着二次供水的检测报告。但当雨花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陈高询问卫生许可证时,物业负责人却提供不了,并表示不确定有没有办理。在三湘小区也是同样的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
在记者走访的6个小区中,只有2家提供了卫生许可证。
记者了解到,长沙市二次供水小区达3700余家,而其中按要求在长沙市卫生局办理了卫生许可证的只有近400家 。无证供水成了二次供水的最大乱象。
回访
一半以上家庭水质存污渍
5月12日上午9点,本报向市民免费发放净水套头安装净水器,领了套头和净水器的居民家水质测试情况如何呢?本报记者对部分读者进行了回访。
“净水器安装1天后,白色的滤棒就变黄了!”家住生活艺术城的戴先生,住在7楼需二次供水,5月12日,他安装了一台净水器后,不到一天,他就发现净水器上的滤棒变黄了。他告诉记者,平时家里的自来水放出来沉淀后会有泥沙。尤其是碰到清洗水箱,水龙头还会放出黄水。
住通泰梅岭苑的廖女士,入住小区已经有8年了,4月17日看到本报报道后,廖女士就用白色口罩将水龙头包住来过滤自来水,她发现包裹水龙头的白色口罩上留下了黄泥巴,有时还有黑色的污渍。“水质太差了,我们现在几乎天天都要清洗口罩。”
随后,记者又回访了8户领取了净水套头安装净水器的读者,结果发现,有一半以上家庭水质存在泥沙等污渍。
互动
本报请专业人士现场演示污水变清
5月19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30分,长沙净水普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来到本报,为读者提供无偿健康用水服务。
读者可亲眼见证污水瞬间变清水的演示,还可免费领取1个水质检测器。科斯特净水器也将针对本报读者推出专场团购活动,读者可5折购买价值1980元的UF600型净水器。 即日起市民可拨本报热线96258,报名参与团购。
市民可乘坐11、106、旅2、111、143、168、368、405、406、501、704、707、804、807、907等公交线路,至竹山园站下车前往。
水池乱象
龙吉湾小区:消毒剂估摸着放
“那为什么我们家的水经常是黄的呢?”快检指标没问题,市民李智兰纳闷了。检测员建议查看小区二次供水的蓄水池。
经过检查,该小区的蓄水池虽然装了盖子并上了锁。但在不远处的下水道里,有管道与蓄水池直接相连,管口并没有安装防护网。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证实这是蓄水池的溢流管。
“这样的话,昆虫、老鼠等小动物就很容易通过管道爬到水池里,造成污染。”谭亮解释。
沈师傅是龙吉湾小区物业的水电工,他还有一个职责,就是负责小区二次供水蓄水池的消毒。沈师傅告诉记者,上次消毒,他就在小区150立方米的蓄水池里投了半袋消毒剂。而对于具体投了多少量,添加的是什么消毒剂等这些问题,他却一无所知。“他们让我加多少就加多少,物业公司也没搞过培训,都不知道。”
记者了解到,不仅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规范,负责水池消毒的沈师傅并没有办理必须的健康证。“如果操作人员有传染病,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傅伟说。
三湘小区:设备都是“80后”
简易的木门、生锈的铁锁、堆满垃圾的窗台……在三湘小区,记者“见识”了老旧小区二次供水系统的落后。低矮狭窄的泵房里,乱七八糟地堆着梯子、风扇等杂物,水泵管道已锈迹斑斑。水池口简单地覆盖着用木板拼接而成的“盖子”,也没有上锁。
三湘小区里住着1万余人,有一个2000立方的水池。记者了解到,该小区原本属于湖南三湘客车集团,集团倒闭后成了无人管理的小区。当记者问及供水卫生许可证、蓄水池清洗记录、水质检验报告时,工作人员翻找了半天后表示“不知道去哪里了。”
物业水电班负责人邹先生告诉记者,去年确实搞过清洗,“1年清洗一次左右。” 对于小区二次供水简陋、老旧的设施,邹先生也很苦恼:“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设备了。物业也想过要改造,但是没钱。”他说,向相关部门申请呼吁过很多次,但仍然没得到解决。
邹先生说,这两个月内肯定还会清洗水池,但5毛钱每平方米的物业费让物业公司每年亏损,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杨艳 王文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