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4日讯(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杨捷灵 申爱源 张成诗)5月20日,在中方县桐木镇大松坡村党员申志强家的院子里,县“流动党校”理论讲师给70多名党员和村民讲解了“中国梦”。理论学习结束后,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又讲授了葡萄病虫害防治知识。“‘流动党校’下村,讲政策又传技术,大家都喜欢。”申志强对“流动党校”很推崇。
从去年开始,为切实解决农村党员难集中、老弱党员难到会、教育管理难到位等问题,中方县以“流动党校”模式,采取“送训上门、流动授课”形式,把党校教育培训课堂搬到乡镇村组,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举办党员培训班,经常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党员进行讨论,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分析,使农村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更加理解,对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加支持。
为增强培训效果,中方县“流动党校”实行“1+1”学习模式,每次培训既安排一堂政策理论学习课,也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性,分类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并推行“菜单办学”,县委组织部每个季度向基层党组织、党员发放“需求调查表”,统一收集学习方面的需求,据此拟定“流动党校”教育培训大纲,列出重点培训课题,适时组织理论专家、技术骨干进村服务。
围绕党的阵地建设和富民发展这条主线,一年多来,中方县“流动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2期,培训党员1700余人次,帮助农村党员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家,引导120多名党员种养大户领办科技示范项目69个,全县先后涌现出“致富带富”型党员800多人,带动群众6000余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军 黄巍
编辑: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