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城镇面貌焕新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善理 李海军 何顺 编辑:高芹 2013-05-29 09:11:41
时刻新闻
—分享—

美丽的祁阳县城一角。(祁阳县委宣传部供稿)

  唐善理 李海军 何顺

  初夏时节,走进祁阳,一座活力四射的现代之城映入眼帘:祁阳经济开发区里厂房林立、机声隆隆,处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场景;湘江河畔绵长的防洪大堤坚如磐石,宽阔的沿江路风光带苍翠欲滴;天宇第一城、滨江豪庭等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美观干净的陶铸广场,草绿花红、游人如织。

  祁阳县坚持以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城“三城同创”为目标,大手笔实施城建项目,加快县城中心城市和建制镇扩容提质步伐,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全国住房解危解困先进县、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重点县城、全省小城镇重点县、全省文明县城、全省卫生县城、全省绿化达标县城等荣誉称号。面对新一轮城镇建设的风生水起,祁阳县委、县政府上下统一思想,向全县人民吹响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嘹亮号角。

  “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县各职能部门必须坚持‘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线’的原则,切实履行职能,抓紧抓实。”祁阳县委书记张常明说。

  规划一张图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祁阳县委、县政府历来非常重视规划,把城市规划看作经营城市的第一资源,发展城市的第一要素,管理城市的第一责任。县里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县城规划编制,站在高起点、宽视野上谋划高品位。所有项目严格按规划“一张图”实施建设,详细的规划如一张张“行军图”,为祁阳的城镇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城镇规划过程中,该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从前期规划着手,考虑人与环境的和谐、生态的环保。山水能不动的就不动,维护原地貌原生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同时,突出祁阳地方风情和民俗文化浓郁这一特点,在规划建设中既彰显自身的人文自然地理特点,又突出现代风范,立足于生态城市,让人体会到一山一诗情、一水一画意的优美意境。

  县里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将祁阳列为全省7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中等城市之一这个契机,按照“一江两岸三桥、一轴两湖三组团”的发展格局和“东改西扩、北展南拓”的发展战略,推动县城江北、江南一体两翼、协调对称发展。到2020年,将祁阳县城建成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现代化生态型中等城市。同时,按照“一心三圈”的空间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突出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节点,着力构建10分钟经济圈,半小时经济圈和边贸经济圈,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建设一盘棋

  “要积极培育和建设一批战略性城建大项目,引进央企、省企等正规的大牌公司承担城镇化建设任务,保证建设的档次和品位。”祁阳县委副书记、县长苏小康多次强调。

  祁阳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非常举措、非常力度促进“城镇建设大变样”。县城建设按照“一江两岸,两区一园”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西区(行政中心)、东区(商贸中心)、南区(祁阳工业园区)等三大城市主体功能。东部以基础设施改造和沿江风光带建设为重点,突出旧城改造,提质扩容;西区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形成行政中心、文体商贸会展中心、生态绿化休闲中心;北区以新火车站建设为契机,建成全县物流商贸中心;南区突出祁阳工业园区建设,建设成生态优美的工业新城。

  小城镇建设坚持以县城为核心,积极推进黎家坪、七里桥、大村甸、茅竹、观音滩、下马渡10分钟经济圈,白水、潘市、文明铺、三口塘半小时经济圈和羊角塘、八宝、黄泥塘、进宝塘、文富市、肖家村、梅溪、龚家坪、大忠桥、内下边贸经济圈统筹开发建设,完善“一心三圈”新型城镇体系。到2017年,全县形成3万人以上的城镇4个,1万人以上的城镇8个,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投入重点。五年来,该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1亿元,年均增长38.2%。2012年,县城建成区总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0%,比2007年提高9个百分点。完成保障性住房、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给排水改造、城市堤防、沿江路扩改等重点项目建设。建制镇建设得到加强,新建市场15个、自来水厂8个、停车场 8个,黎家坪、白水等两个镇分别被列为省示范镇、中心镇。启动祁冷快速干线、322国道绕城线、木金公路、祁阳新火车站及配套工程等干线公路建设,其中湘桂铁路复线2012年底通车。新建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2座,改扩建35KV变电站3座。这些基础设施的相继开工和建成,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整体功能。

  管理一条线

  “要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明确职能部门责任,出台联合监管办法,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三城同创’目标。”祁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雷秀新说。

  该县按照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坚持管理“一条线”,确保城市建设到哪里,管理就延伸到哪里,不留盲区和死角。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作为城市管理重点常抓不懈。如今的祁阳县城,不管是新城区还是老城区,入夜都是灯火辉煌,即便是背街小巷,也干净整洁,交通人流井然有序。

  在整个城镇管理过程中,该县始终突出“两型”引领,发挥祁阳山水优势,充分体现建筑艺术、时代特征、地方特色。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加快实施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垃圾污水处理等建设工程;积极实施“美丽祁阳十大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宜业宜居的美丽祁阳。

  从去年开始,全县上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不断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行城区路、段、片负责制,将城管执法、市容管理、环卫保洁等管理资源进行捆绑联动,控管结合,全面整治“六乱”,县城主要街道临街单位全部进行美化亮化。入夜的县城火树银花,呈现出现代城市的繁华景象。

  如今,一座充满活力、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山水、园林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初具雏形,一座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城乡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展现在世人面前。

  展望未来,祁阳正处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和打造港澳后花园城市的关键时期,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功能,让山水花园城市更靓、更美,向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祁阳的目标迈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善理 李海军 何顺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