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窑子屋之一——里仁为美。
(刘兴华供稿)
刘兴华告诉记者:“这里就是留园当年的大门。”本报记者 摄
洪江岐山学堂学生。刘兴华 供稿
刘岐山墓表(局部)本报记者 摄
本报记者 文热心 肖军 黄巍
刘岐山是个成功的商人,有着商人追求财富的秉性。
刘岐山是个义道的商人,有着一般商人不及的德性。
在刘兴华家里,收藏着一块《大总统奖给匾额褒奖清诰授通议大夫刘公墓表》,上面不仅介绍了刘岐山的生平,也记载了他做的“系列” 好事。刘兴华也收藏了一份《诰封奉政大夫布政司理问衔显考刘公讳士品虞臣老大人之墓》的墓志铭拓片。刘士品即刘岐山的父亲。
解读表和铭上的文字,刘岐山的“秉性”与“德性”也就清晰明了。
1
冒险,一只脚盆过长江
刘岐山的老家江西新干(原名“新淦”)县。
表上说:“公……幼遭寇乱,逃之九江,为人牧牛。”也就是说,刘岐山孩童时是贫寒的。
铭上说:“公旅居汉镇时,粤逆李秀成纠大股贼犯江西,突至干裹胁甚众。公子邦回(即刘岐山)甫成童,在家塾被掳……同治改元,东南略定。公子邦回果自金陵贼巢脱归。”这里说出了刘岐山一段复杂的经历,即在清咸丰年间,正在上学的刘岐山被抓到太平天国军队里,在那里一呆就是5年,由13岁的童子长成了18岁的青年。
1865年,在九江北岸与清军作战时,刘岐山与自己的部队失散了,也就离开队伍,向农家买得一只脚盆划过长江到九江。长江素称天堑,九江地段江面又宽,刘岐山居然利用一只脚盆安全渡江,可见其善识水性,也胆略过人,更有点冒险精神。过江后,他身无分文,向一中药店讨得四块光洋才回到老家。
2
商场,像战场那样拼搏
刘岐山“晚筑留园”,早期却是个“打工仔”。
在洪江古商城的财神巷,有一座穿斗式结构的楼房,高墙紧围,鸟儿难进,典型的集居住、经营、储货于一体的商业用房,体现出主人“储货护财”的心态。
这就是庆元丰货栈,刘氏财富王国早期的“地盘”,是刘岐山在商场上“攻城拔寨”的斩获。
他从“一无所有”到“洪江首富”,在商场最起码经历了两次冒险,也就总结出“一分风险一份财,万分风险万份财”,“不怕有风险,就怕没预见”的“语录”。
第一次,自己创业。刘岐山回家后不久,来到湖南常德父亲刘士品帮工的地方,寻找营生门路。父亲把他安排到堂姐夫在洪江所开的高灿顺油号当学徒。刘岐山在这里一干好多年,从学徒做到总管,经营管理、人事任免之权集于一身。“高家四老板忌其权大,屡设障碍以阻其行使职权,刘岐山遂忿而辞职”。离开高家后,刘开了个布摊。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布摊业务蒸蒸日上,后来扩为庆元丰布号。
第二次,反行行事。40多岁的刘岐山,瞅准机会冒险一搏,发家致富。中日“甲午战争”时,桐油价格大跌,洪江各油号都不敢进油,而刘岐山却认为战后油价必定有涨,便将其手边财力,大量收购。果然,战争结束后,油价走高,他将存油运到镇江出售,一举获利20多万两银子。于是,他将布号改为油号,经营主业从布匹转为洪油,并跻身当时四大油号之列。
3
人气,从慈善事业而来
表上说:“荷普学校绌款,公出巨款助之。大总统奖赐金色嘉祥褒章于淦城。并建振国学校,置学田一庄,费赀尤巨,学子共颜,其室‘岐山学舍’。大总统再赐金章加奖‘敬教劝学’匾额。淦城滨河水暴涨,恝城堤崩塌半里许,公还乡见之,思城崩而居民罹载也,独出巨赀筑之,砌以巨石,视前益巩固……兴建义仓,育婴赈饥施药施棺材,设消防,凡善举靡不竭力经营之…… ”
也就是说,刘岐山乐善好施。据刘岐山的堂侄孙刘蓉生回忆:“据档案资料回忆,刘岐山家族总共用于慈善事业的资金达到了50万光洋,约合现在的几千万人民币。除了用于江西家乡4万光洋外,其他的都用在了洪江。”
据刘蓉生的回忆,资助新淦荷普学校的时间为1916年,捐建洪江“岐山学舍”的时间在1919年,因此,他两次获得北京国民政府的嘉奖,奖品除三等金色“嘉祥章”二枚外,还有一块“敬教劝学”四个字的匾额。刘岐山第三次获得北京国民政府嘉奖也是1919年。他回新干探亲,看见县城河堤被大水冲毁了,于是捐7200元光洋修堤。此举被县政府上报国民政府,刘岐山又获得了一块“急公好义”的嘉奖匾额。
刘蓉生还回忆“‘急公好义’、‘敬教劝学’这两块匾以前就挂在留园,一块挂在门厅的上面,一块挂在堂屋的上面。”
“上”看重,“下”拥戴,庆元丰聚集着旺盛的人气。
4
娶妻,为“王国”找个总管
刘兴华指着留园的墨庄说,曾祖父逝世前和三曾祖母就住在这里。曾祖父很有钱,但生活是非常简朴的,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花天酒地、妻妾成群。因此,洪江城里也就流行“刘岐山买肉,论两数”的说法。
“他老人家的婚姻生活非常严肃。虽然,他前后娶过三个太太,但都是‘一对一’。第一次,他从太平军里回到家乡,高祖母给他娶了一房妻室,并生了一子,只是妻儿均早逝。到洪江打拼后,他娶了周氏,生了三个儿子。周氏在1911年去世后,他便娶杨诚贞,也就闹出一场风波来。”
当时,刘岐山已经64岁了,而杨诚贞还不到20岁,年龄相差45岁。由丫鬟到太太,可谓一步登天,可性情刚烈的杨诚贞却不干,岂有嫁给一个“爷爷”?可又没有更好的反抗办法,也就只有以死相拼。先是跳河,然后又跳楼,但最终还是做了“刘夫人”,因为她是自小卖给刘家的,刘家待她、待她家不薄。她回心转意,也许是为了感恩。
其实,刘岐山娶杨诚贞并不是因为她漂亮,而是她能干和坚强。年过六旬的刘岐山,太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掌门人来管理这个财富王国。
果然,刘岐山过世后,在杨诚贞主持下,这个财富王国向前走了20多年。
刘兴华告诉记者,自曾祖父去世后,这个家族婚姻上的“一对一”的局面被打破了,有的叔祖爷不仅娶大娶小,还讨小妾,在外还养“小四”……
5
兴衰,仅在17年间
表上说:刘岐山“晚筑留园,广植花木,时曳杖携幼子游行于丛花烂漫中,凭石栏,观金鱼游泳于池,孙与曾孙,长者幼者随于后,环绕于侧,飘飘然若蓬岛神仙。”其实,刘岐山并没有享受几年这种生活,1920年便去世了。
刘岐山在走完自己的传奇人生之路,留下一个积累财富的神话的同时,也留给子孙一条“诚信为本、勤俭持家”的家训。
刘兴华告诉记者,后代得他曾祖父“真传者”,人生道路也就顺畅。譬如他的祖父刘慎伯,不喜欢商业经营,而特别喜欢读医书,遍寻偏方、名医,给穷人看义诊。之所以如此,刘岐山给他的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他儿时看过祖父挂的一幅条幅,是刘岐山写的,上书“学无止境,广纳百川,救死扶伤,精心慎为,唯有病者,并无贫富,只能行医救世,不许以医谋私,斯者名医也,是为训,吾儿勉之。”刘慎伯一辈子也就是个医家。
刘岐山去世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刘雪琼继承父亲的衣钵,做了庆元丰油号的掌门人,开头10多年也还顺风顺水的,可在抗战开始,连受三次打击,财富也随之“蒸发”。
第一次,抗战前期,长流中下游流域尽被日寇占领,庆元丰有一批纱布滞留上海。经营者设计,将货绕道香港经越南海防,再将其运到云贵,然后入洪江。谁知货轮一出吴淞口就遇上风暴而沉没,庆元丰损失惨重。
第二次,载着数百桶洪油的木船,在溆浦河里撞上板桥,船沉货失,白花花的银子打了水漂。
第三次,1938年,庆元丰惹上了“八大油号案”。人们不仅费尽心机,而且花费大把钱财,才把案子了结。据刘兴华说,仅庆元丰一家就起码花了20万光洋以上。可是,老板刘雪琼出狱后在回家的路上染病,只好折返重庆,在那里告别人世。其时,雪琼的儿子友生年纪尚幼,遂由其二女婿邓端甫料理号事。邓在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初入商场,实在陌生,虽然苦心经营,业务并无起色。而此时在镇江庄负责的另一女婿林力龄也因未曾将售油款及时买回头货,无形中又致使货款贬值遭受损失。抗战胜利后,庆元丰虽欲重续辉煌,然而遇到了没有资金投入的障碍,就是刘雪琼的妻子将私房金子拿出来添资,也无力回天,从此一蹶不振。到1954年,昔日“百万之家”的庆元丰已无流动资金,只有不动产投资转业而已。
1937年到1954年,仅仅17年。
6
留园,还有许多秘密
留园仍在,无疑它失去了昔日颜色,也留下许多秘密。这里的每一扇窗户、每一块条石……都储存着信息密码。刘兴华对记者说,他整理了庆元丰18个故事,长工和丫鬟的、主人与仆人的……到时讲给大家听。但记者更关注留园的政治色彩,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刘岐山的顶子虽没有胡雪岩那样红,却绝不是一个土财主。于是,追问刘家的两大秘密:
之一:他的高祖父刘士品的奉政大夫、曾祖父刘岐山通议大夫的来历。他也摇摇头。无疑,刘岐山父子都是经商之人,绝对没有走考取功名之路;也没有像湘军将领们那样,虽然入军前只是生员,却凭真枪真刀立下战功,因而得以封赐。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走“捷径”——捐官。在清朝,这种文官“大夫”和“郎”,武官中的“将军”和“校尉”都属散官,即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也就是有“级”无“长”。通议大夫为正三品文官,奉议大夫为正五品文官。就是说,刘岐山发达后,给自己捐了个正三品官,给父亲捐了个正五品官。据乾隆年间的报价,报捐一个正四品的道员需银13120两,从四品的知府10640两,连最低的从九品、未入流官也得用银120两。可刘家为什么捐官,是为经商挂上“护身符”?
之二:刘岐山是否参加过辛亥革命?最近大陆出版了喻血轮的民国野史《绮晴楼杂记》,其中有一篇《越南同盟会的小孟尝》。文中提到镇南关、河口起义有刘岐山参加,并说:冯自由在香港购买的枪械“密运至海防,交刘岐山接收分发。刘为人慷慨,善于酬应,凡往来海防同志,多由刘招待,饮食起居,无不周到,因是越南侨商,咸以‘小孟尝’称之”。文后则注明:“刘岐山,著名粤商,人称洪江首富,曾大力资助辛亥革命。”彼“刘岐山”是否就是此刘岐山,还有待考证。
留园的失色,不仅仅是历史风雨的吹打,也有着自身力量衰微的重要因素。
好在留园的后人大多数走出了这个建筑群,走出了洪江,依靠学的知识,在另外的领域施展才华。
仍存的留园,可以告诉我们许多,也让我们思考许多……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文热心 肖军 黄巍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