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26日讯(记者 王文隆)“长沙市在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活动的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方面作出了成功探索,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经过连续两天的实地检查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长沙检查组,昨天对长沙市的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6月23至25日,检查组查阅了长沙创建工作相关资料,听取了情况汇报,并随机选取并实地考察了白沙乡石燕村、福临镇综合文化站、福临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慧乡综合文化站、长沙市简牍博物馆、岳麓区文化馆和岳麓区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现场了解了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组织与经费支撑、活动开展、服务绩效等方面的情况。
目前,长沙已初步形成主城区10分钟、城关镇和小城市15分钟、农村中心集镇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公共文化免费配送”,公共文化场地设施免费开放和流动服务等,有效推进了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书香星城211工程”和“三湘读书月”系列读书活动,及“市民文化遗产讲堂”、“橘洲讲堂”等,丰富了市民文化需求。“好戏天天演,欢乐满星城”让百姓免费享受到高雅艺术。
检查组一致认为,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网络健全、布局均衡、服务规范;公共文化投入快速增长,并以制度形式纳入了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长沙市结合创建工作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在省内、国内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做法和经验。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文隆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