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区茶子山小区的长沙伢子金鳞,几乎每晚都流连于夜宵摊,烧烤加啤酒,积食得厉害。以前消化不良,金鳞都会买点酵母片。没想到现在找遍许多药店,都看不到酵母片的踪影。
5角钱的三黄片、甘草片,8角钱的干酵母片,这些曾经占据我们生活的廉价常用药,仿佛一夜间消失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动辄两位数的“高价药”。
“一元药”真难找
长沙市民何洁从小时候起,夏天就离不开甘草片。“我记得甘草片以前5角钱就能买到,现在去药店一看,居然要7块多了。”而长沙伢子金鳞找酵母片的经历也确实让人无奈。询问药店导购员,他们直接就拿出了健胃消食片,说酵母片早已不进货。有些年轻些的导购员还一脸疑惑地问:酵母片是什么?“以前消化不良,买酵母片最多1块钱搞定,现在不行了。”
促进消化的干酵母片,清热解毒的甘草片、三黄片、牛黄解毒片,治疗肠道疾病的诺氟沙星胶囊,这些夏季家庭必备的低价“老”药,售价多以“角”计算,一般不会超过一元。但现在,这些却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就算药店里有,也都缩在角落。
换个包装价格翻几番
廉价药利润低,于是许多药都“新瓶装老酒”。换个“马甲”,或者加入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药品的身价立刻就翻了几番。
甘草片、牛黄解毒片、速效伤风胶囊等几种老药依然能在药店找到,只是它们改了包装,价格也上涨不少。
以前只卖5角钱的甘草片现在多为瓶装,售价从6元到9元不等。过去几毛钱一袋的牛黄解毒片也身价倍涨,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价钱翻了几十倍。市民以前经常用青霉素治疗感冒,但现在医生常常把头孢拉啶作为首选,两者价格相差了好多倍。
■记者 彭可心 实习生 陈袖清
走访
“便宜老药见效快,怎么就不见了呢”
看起来,药品的“角”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便宜药好用,我们市民也有需求,药店能继续卖就好了。”市民何娭毑无奈地说,现在治个普通感冒都要花费几十元上百元的。
记者采访了数十名市民,他们都表示,廉价药难买。医生或者是药店的导购员推荐的大多是电视上打了广告的药。家住岳麓区的肖清说:“便宜的老药见效快,不像我刚买的品牌新药,不但贵效果还没老药好。”
市民刘女士谈起了自己的买药心得,“我都是到一些自己熟悉的小药店买药,年纪比较大的老医生或者是老药店可以买到便宜的老药。”
业内
药店:没利润
药监:市场行为
岳麓区一名社区药店的老医生透露,廉价药其实很有市场,但是利润太低,许多药店不进货,市民自然只能买高价药。“在我的药店,卖廉价药根本不挣钱。酵母片9角钱,牛黄解毒丸5角钱,几乎没有利润。社区老居民需要我才想办法进货。”
廉价药利润低,药厂不愿生产、药品销售企业也大多不愿引进。便宜的老牌药,连业务员、导购员都懒得推荐。也许“利润”二字会逼着它们一个个退出市场。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药店难见廉价药完全是市场行为,“没有利润很难让药厂生产或者出售廉价药。”
他山之石
【江苏】
统一定价“拯救”廉价药
江苏在全国率先对廉价药统一定价。今年5月起,鲨肝醇、谷维素片、氯氮平等10种药品将在江苏省内实行统一的出厂、批发和零售价。如维生素C片剂100mg×100片的出厂价2.33元、批发价2.68元、零售价3.5元。接下来江苏还陆续对40种廉价药统一定价。 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很担忧:“统一定价本意是为避免恶性竞争造成廉价药消失,但药品定价本身是市场行为,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价格;另外,涉嫌违反价格法。”
【安徽】
政策倾斜
保护“一元药”
“如果再不鼓励,一些廉价药可能会就此消失。”安徽省物价局曾下发通知,对“1元药”实行政策倾斜,明确提到“鼓励使用廉价药品”。主管部门对口服药品日费用(采购价)0.6元以下,注射用药单支价格(采购价)1元以下的低价基本药物,可直接挂网。“如果不允许这些药品直接挂网,一些医疗机构就会选择替代药物,其价格自然飞涨。”如口服药品采购价日费用在0.6元以下,即便销售价翻番,患者一个月的花费也不过30元。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彭可心 陈袖清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