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寒露 刘也
通讯员 柏雪莲
7月11日10时许,烈日当空,记者来到桃花源机场采访。在地表温度已达50℃的停机坪,记者见到了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杨智。他刚刚与助航灯光维护队副队长王俊森巡查完长达10多公里的环场道。
说话间,杨智的手机响起,电路维护人员梅百胜来电,请示要到航站楼的楼顶夹层检查线路。“好的,我马上过来!”记者也跟着他上了楼顶。用扶梯从一个长宽约50厘米的天窗爬进去,弯着身子在高度不到1.4米的夹层中,打着手电筒,一片一片、一根一根地对电路进行检查,这是梅百胜和他的同事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
跟在杨智的后面,记者也登上扶梯,将头伸进了楼顶夹层,顿时感觉一股热风袭来。“这里至少有40℃啊。”“是啊,温度越高,这项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一次检查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全部巡检一遍要几个小时呢!”
到了午饭时间,杨智与机场工作人员在食堂随意扒了口饭,稍微休息片刻。
下午3时许,不少搭乘飞机的旅客陆续来到机场。
“由上海开往常德的9L8829次航班马上就要抵达桃花源机场了,请安检人员做好候机准备。”内部的广播声传来,杨智与工作人员如同上紧发条般,在停机坪等待飞机的降落,做好接机准备。“为了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也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在高温下出现中暑等现象,我们采取增加工作人员的方法,领导和员工一起上,缩短工作时间。”杨智说。
此时已是下午4时30分,滚滚热浪席卷桃花源机场机坪。持续的高温,不断“烤”验着机场地面保障人员的身体承受力。而一米多高的货舱里的温度已远远高于停机坪。 “大家一起上!”两名行李装卸员猫着腰将旅客的行李搬出,挥汗如雨也要做到轻拿轻放,而几名包括机务员和消防员也身手敏捷将各种箱包搬上行李车。杨智也带着党群人事部的行政人员前来搭把手。
不一会,货舱里的行李全部取出,而大家的工作服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汗水禁不住顺着脸颊淌下。大伙将这样的作业戏称为“洗桑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寒露 刘也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