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GDP增长10%
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4%、10%和11.3%
本报7月19日讯(记者 邓晶琎 李伟锋 实习生 张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新闻通报会,省统计局综合统计与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昭红在会上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21.8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1.7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310.5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4549.6亿元,增长11.3%。上半年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业稳步发展,全省夏粮总产量达60.1万吨,增长4.5%。工业缓中趋稳,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3%,累计增速连续5个月稳定在10%以上。服务业发展加快,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加快1个百分点。
增长动力基本稳定。一是投资增长较快。全省固定资产投资7393.8亿元,增长26.1%,增速连续5个月维持在26%以上。二是消费稳中有升。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9.8亿元,增长13.1%,连续5个月保持13%以上的增速。三是开放型经济稳定发展。全省进出口总额106.6亿美元,增长10%。其中,出口增长15.8%,进口增长2.8%。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一是财政收入有增长。全省财政总收入1812.3亿元,增长15.1%。二是节能降耗有推进。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166.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35%。三是企业效益有回升。1至5月,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利润483.8亿元,增长6.6%,增速连续4个月稳定在6%以上。
转型发展稳中有进。工业结构不断改善,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增长26.8%,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8.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有所提高,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1.7%,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投资方向继续优化,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35%;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9.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5.9万人,同比多增2.2万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3元,同比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643元,增长12.7%。
[NextPage]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
——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全省经济发展态势
本报记者 李伟锋 邓晶琎 实习生 张影
7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通报会,邀请省统计局综合统计与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昭红,通报我省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根据通报,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质量和效益实现稳中有进。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处在预期目标区间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21.8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虽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但总体比较平稳,处在预期目标区间。
第一,产业发展总体平稳。
从三次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一是农业生产稳定。今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气候条件对早稻生长总体较为有利,早稻增产具备良好基础。前不久,国家公布的我省夏粮总产量同比增长4.5%。生猪生产形势也较平稳,生猪出栏有所增长。二是工业忧中有喜。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持续疲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我省规模工业增速放缓。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但累计增速已连续5个月稳定在10%以上,并涌现出一些新的支撑点。如,上半年全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同比增速加快。全省消费性工业增加值增长12.3%,比生产性工业快2.6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发展加快。上半年,服务业发展延续2012年四季度以来快于经济总体增速的趋势,增速达11.3%,同比加快1个百分点。
第二,就业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5.9万人,同比多增2.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5.6%。
第三,物价总体平稳。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1.1个百分点,除去2月份和6月份CPI同比超过2%之外,其他各月都在2%以内,市场物价运行平稳。
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7%,提高1.4个百分点
一是工业结构有改善。如,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业比重有提升。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比二产业高出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7%,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三是投资方向有优化。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23.7%,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而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9.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四是效益增长有回升。上半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增长15.1%,比1—5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6.8%,比1—5月加快1.9个百分点。1—5月,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利润增长6.6%,比一季度增幅高0.4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稳定在6%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0.7%,增长基本稳定,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规模工业运行有喜有忧
九大千亿产业全部增长,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好
上半年,我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幅比一季度低0.3个百分点,增速继续回落。
“忧”的是下行压力较大,面临的困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是生产增速持续回落。从今年以来的生产增速走势看,2—6月各月累计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0.9%、10.6%、10.5%、10.4%和10.3%,呈逐月回落态势,明显低于去年四季度14.5%的增速水平。
二是经营效益不景气。从反映企业经营效益水平的相关指标看,1—5月全省规模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0.3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3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44%,同比降低0.31个百分点。
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一是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
二是部分传统优势行业增长乏力,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增长贡献显著降低。
三是企业生产成本涨势不断,经营增效难度较大。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呈上升趋势。原材料购进价格虽有所下跌,但难以抵消产品出厂价格下跌的不利影响,经营增效难度依然较大。
“喜”的是,虽然全省规模工业增速整体回落,但其中不乏一些亮点。
一是消费性工业运行较旺。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中,消费性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增速比生产性工业快2.6个百分点。从消费性工业涵盖、涉及的13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9个行业的生产增速高于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
二是千亿产业生产保持增长。规模工业九大千亿工业产业全部增长。其中,电子、建材、有色、轻工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4%、19.4%、17.1%和13.8%,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快21.1个、9.1个、6.8个和3.5个百分点。
三是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8%,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8.2%,比重比去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
投资保持适度较快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同比增加450个
上半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93.75亿元,同比增长26.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一是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17136个,比上年同期多2854个,同比增长20%;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8.6%。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700个,同比增加140个。
二是投资资金有保障。上半年,全省实际到位资金比实际完成投资多2846.68亿元,保证了全省投资的顺利运行。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到位增长25.9%,高于完成开发投资增速6.4个百分点。
三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全省176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3.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87个,同比增加450个。
当前,投资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消费市场稳中有升
居住类商品销售形势较好,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9.79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一季度快0.1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一是基本生活品类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省吃、穿、用类零售额均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分别增长24%、11.8%和18.7%。
二是居住类商品销售形势较好。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居住类实现零售额增长21.1%,比上年同期高3.8个百分点。其中家具类和五金电料类实现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分别高10.4个和12.3个百分点。
三是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交通电器设备类实现零售额增长21.6%,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增长24.3%,比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汽车类实现零售额增长21.3 %,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增长12.3%,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
四是金银珠宝类消费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增长53.1%,比上年同期高32.5个百分点。
[NextPage]省统计局建议:
四大举措保全年目标任务
本报7月19日讯 (记者 李伟锋 邓晶琎 实习生 张影)为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在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的新闻通报会上,省统计局提出四大建议。
第一,重帮扶,促工业。一是抓好帮扶。继续抓好重点企业的调度和分类指导,加大对企业产品销售、融资、用工等方面的帮扶力度。二是优化环境。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抓紧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扩大民间投资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力促转型。抓紧培育和壮大发展较快、来势较好的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多点支撑、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工业体系。四是加快创新。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2.4%,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下阶段,要继续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
第二,扩内需,促后劲。一是扩大投资规模。积极培育新的投资热点。突出重点抓好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二是培育消费热点。不断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消费信贷支持,在扩大大众消费的同时,多层次培育如医疗、养老、文化、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
第三,拓外需,促开放。一是拓展国际市场。在积极开拓外需市场、稳定欧美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东盟、南亚、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二是提升产品价值。鼓励出口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以进口促转型。把促进进口与稳定出口结合起来,优化进口结构,推动进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四,强基础,促农业。一是巩固粮食增产基础。加强早稻生产管理,做好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防控工作。二是保持畜禽市场稳定。落实省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减轻禽流感疫情和生猪市场低迷对市场的冲击,防止下半年价格过度反弹,对低收入居民生活形成的新压力。三是提升现代发展水平。从税收、信贷、政策等方面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NextPage]扩大消费应从四方面着力
本报7月19日讯 (记者 李伟锋 邓晶琎 实习生 张影)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的新闻通报会上,省统计局建议,从4个方面着力扩大消费。
一是提高消费能力。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大幅提升农业的比较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将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变成现实的有效需求,带动居民消费增加。
二是稳定消费预期。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
三是培养新的消费热点。鼓励推行电子商务和电话、电视、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模式,大力培育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
四是改善消费环境。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尤其把食品药品等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便利,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邓晶琎 李伟锋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