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石祯专)面对红灯,驾驶员先是试探性地往前开一点,看右侧绿灯直行的车子离路口尚有一段距离,紧急加速往左包抄开出一道弧线闯过去。在第二个路口,这辆载着17人的电瓶车面对红灯同样驾轻就熟地闯了过去。这是昨日18时许记者见到的一幕。在芙蓉区火炬村北三片至时速风标路口之间,5辆穿梭于此的社区“小公交”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时速”,经常乘坐电瓶车的周女士感叹“很便利但很受惊吓”。
闯红灯超载成常态
据了解,该线路目前共有5台电瓶车运营,已经存在几年了,从时速风标写字楼路口出发,经过九道湾安置小区,再经滩头坪路至火炬村北三片,全程约1.3公里,要经过两个红绿灯十字路口。由于该路段没有公交车,电瓶车自然就成了不少居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一台车每天要跑20多个来回。但记者注意到,由于电瓶车不属于机动车辆,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闯红灯和超载现象司空见惯。
昨日傍晚,周女士一家从“小公交”上下来,她对电瓶车喜忧参半:“电瓶车很方便,就是不安全,有点受吓。”周女士“受吓”一说并非没有根据。昨日18时20分至18时40分,记者在九道湾与火炬路交叉路口,就目睹5辆载着乘客的电瓶车闯红灯,2台超载。“如果不闯红灯,我还是蛮放心,最好能有专门的人来规范!”她说。
无人监管隐忧多
张师傅是这条线上的司机,从老板手上承包了这台小公交,每天交170元的承包费,早上7时上班,一直到晚上10时30分下班。他每天都会等到把从精彩生活超市下班的最后一批乘客送走才回家。 新交规出台并没有对非机动车辆做出明确规定,张师傅觉得电瓶车并不存在安全隐患:“我考了驾照,开车时速只有20公里至30公里,不会有么子事”。他对闯红灯行为轻描淡写。“这个车上不了牌照,买不了保险,但居民都需要”。他同时道出了电瓶车的尴尬处境。
每天都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载客电瓶车到底归谁管?昨日记者致电滩头坪社区负责人贺女士,她表示,社区电瓶车分别经过火炬村、九道湾社区筹备组及滩头坪社区3个区域,谁来牵头管理,如何规范管理,至今还没有个说法。“安全隐患确实很大,上个月还有位女士被撞到,她打110报警投诉希望规范管理,但因没有具体管理部门,最后不了了之。”贺女士介绍说。据了解,电瓶车在长沙其他一些社区同样存在,它能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是安全问题如何解决,本报将继续关注。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石祯专
编辑: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