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军 通讯员 陈明友
近一个月高温少雨,会同县境内出现大面积稻田龟裂,禾苗枯萎。7月21日,记者来到该县林城镇洒口村,只见渠道里流水哗哗不断,稻田里禾苗生机盎然。
同样的干旱天气,同样的稻田面积,同样的渠道水源,往年村里人为争水打架,今年却既没有受旱也没有因水发生纠纷。村党支部书记杨绍豪说出了个中缘由:“去年我们推行了一把锄头管水,今年又对3处易旱区段安装了电力排灌设施,使全村1000多亩稻田灌溉无死角,不仅没有了争水纠纷,还让有限的水源发挥出了更好的效益。”
杨绍豪介绍,一把锄头管水,就是由村里安排3名为人正直、热心公益事业、德高望重、有威信的老党员当管水员,统一调度、分配全村稻田灌溉用水。
在洒口村大角岔骨干山塘渠道旁,72岁的老党员张美忠肩扛锄头正在巡查,其左手臂上戴着的“管水员”红袖章格外醒目。今年,他被授权管理大角岔骨干山塘两条500米长的渠道350亩稻田的放水权,每天起早贪黑走在渠道各放水闸间。他爽朗地对记者说:“别看我只是个管水员,哪家稻田需要灌溉,都必须经我的手放水,任何人不能私自开挖出水口。”
张美忠还善于观察天气,每天在田间渠旁巡视,在山塘边观察,他对旱象、存水量、用水量心中“有杆秤”。哪片田放多少水、放多长时间,他掌握得很有分寸,村民们心服口服。村委会主任唐春生说:“一把锄头管水管得好,村干部不再为村民争水的事分心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军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