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军 通讯员 杨华晓 唐文
“今年是大旱之年,但我们这里绝对没有争水的。”7月27日上午,记者见到会同县连山乡大坪村村主任李勇时,他骄傲地说。
大坪村位于会同县粮食主产区连山乡中心地带,共有2800多亩稻田从渠水河用水轮泵机组提水灌溉。走在田埂上,所经之处,禾苗青翠,田间水盈。问起旱情,李勇得意地说:“总共也只有50亩稻田过白。这主要得益于村里的‘党员管水’制度。”
“党员管水”即党员成为稻田灌溉管水员。该村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全村党员参与的争水纠纷调解小组,确保最大程度地公平灌溉、最大效用地抗灾减损。在前往距该村1.5公里路的灌溉总渠的路上,李勇一边走一边介绍,总渠到达该村后,又分南、北分渠轮流灌溉,最远流程有3公里。其中,北渠灌区因稻田较少,一次灌溉供水2天;南渠灌区因稻田较多,一次灌溉供水3天。为管好水源,他们就在总渠和南、北分渠各安排了一名党员管水员,而水流经南、北分渠流到灌区后,他们又按100亩的面积设置了28个灌溉小区,每个小区一次灌溉24小时,并且灌溉时,都有党员巡视。
在去总渠的途中,遇到了该村村民何善亮,他告诉记者,今年种了10亩多稻田,目前没有受灾。村里稻田较多,过去一到干旱,家家户户争水,还发生了几次械斗,现在村里组织党员管水,能够一碗水端平,大家很放心。
“我是天刚亮来的,这几天就得在田边度过。”在总渠,我们遇到了南分渠管水员、该村老村主任张书高。他说,今天刚好轮到南分渠灌区放水灌溉,现在还没吃早饭。记者问他当管水员是不是很辛苦,他笑着说:“当党员就有责任,只要大家莫争水、不干田,自己辛苦一点,值得!”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军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