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蒋三立 龙亚芳
到处是干涸龟裂的土地,到处是焦渴枯萎的庄稼。8月13日,记者来到双牌水库灌区,站在零陵区凼底乡桴江坝主干渠堤上,看到的却是另一番生机盎然的景象:渠道里清流滚滚,渠道两旁400多亩青翠葱绿的晚稻长势喜人,黄澄澄的中稻丰收在望。
双牌水库管理局局长夏建平告诉记者,水渠设计流量为每秒25立方,目前放水量已达到每秒24.2立方,为历史最高值放水,为了让整个灌区,特别是尾水区能够吃到足够的水,“我们是在冒险一试”。夏建平介绍说,双牌水库灌区担负着双牌、零陵、冷水滩、祁阳4县区19个乡镇32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由于今年旱情早,旱期长,水库抗旱任务十分艰巨。从6月底开始,他们连续50多天大流量供水,为保证用水安全,科学管水,合理用水,水库管理局的110多名干部职工已全部下到抗旱第一线,分人、分段日夜巡守在近100公里的主干渠和390公里的支渠堤上。
在冷水滩区伊塘镇茶花村,火热的骄阳下,记者见到了在三八斗段渠堤巡堤的管水员谭选定。57岁的谭选定一个人管辖三八斗段片区,有10多个分水口。50多天来,谭选定吃住在这里,每天天未亮起床,天黑才收工回家,在4公里长的渠堤上来回巡视三四次,开闸、放闸,管水、放水。已被晒得黄中带黑的谭选定对记者说,作为灌区的一名员工,他有责任不能干死灌区内的一丘田,一蔸禾。
同行的双牌水库管理局工会主席林运华自豪地告诉记者,由于水库管理区提早准备,科学管水,今年灌区内农田灌溉运行正常。目前双牌水库蓄水尚有2.3亿立方,按最大流量放水,最低还可以维持一个多月,今年灌区内晚稻丰收已成定局。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善理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