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超
炙热高温已持续1个多月,本来不缺水的桑植县瑞塔铺镇潮水河村,饮水也紧张起来。把杨棋山木瓜泉洞泉水引出来,是群众的期盼,也是镇村党员干部共同的心愿。
8月16日午后,烈日炎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向东方,镇党委组织委员、宣传部长胡芳,镇干部覃宏亮、水管站站长胡俊德和我这名刚到任的镇长助理,前往木瓜泉洞探水源。
面的车晒得发烫,没空调,开着窗,大家汗水直淌。一路风尘,来到了通向杨棋山的路口。村支部书记钟家龙、组长钟赤平、老党员钟高荣和他的孙女也加入到探水队。
溯溪而上,突然,前面有人大喊:“蛇!有蛇……”大家放慢脚步,等蛇走后又继续赶路。
走了约4公里,爬到灌木丛生、荆棘密布的半山腰,发现一条曾被洪水冲刷过的乱石沟,沟里早已干涸。沿着乱石沟披荆斩棘前行一段,一个只能容下1人、俯冲下去的洞口赫然在目。
63岁的钟高荣以及钟家龙、胡俊德、覃宏亮等人熟练地钻了进去。胡芳也毫不迟疑地钻了进去,我紧随其后。
洞内漆黑、潮湿,特清凉,一扫来时的酷热。我没手电筒,覃宏亮递给我1只。胡芳拿出手机照明。洞内狭矮,地下、洞壁上积满淤泥,为防滑倒只能趴着、手脚并用。
爬至一个怪石嶙峋“两面夹击”的地方,空隙最窄处约15厘米,“哗哗”的水声从里面传了出来。兴奋之余,覃宏亮冲着胡芳打趣:“胡部长的体型恐怕扎实。”我的体型也胖,正在犯愁,胡芳侧着身子已挤了过去,尽管擦得满身是泥。“一定要看到水源。”我学着胡部长的方法,侧着挤过去,眼看大功即将告成,背后一块凸起的尖石还是把我卡住了。这时脚下悬空,过了这个“卡”,才能下到另一个洞穴。覃宏亮帮我接过手电,好让我腾出手来。我使劲将身子往前一挪,只觉背上一阵剧痛,但没敢喊出来。过了“卡”,我双手撑着洞壁,左右脚小心翼翼地踩在凸石上,好不容易才下到离洞口约50米深的洞底。此时的我情不自禁地对同事们多了几分敬意。
洞内水声悦耳,七八只电筒闪耀着,一个水潭被发现。胡站长、钟书记先后跳了下去,水潭齐肩深,约1.6米,冰凉的水冻得大家直叫冷。初步探明这个水潭有2个水源:一是山上的“天坑”与此连通,有天水渗入;二是从另外一个洞中的深潭里溢出。据说那个深潭有近半亩水面,潭中有地下翻水,洞顶有形似木瓜的乳石,该潭也因此得名“木瓜泉”。
遗憾的是,木瓜泉的洞门已被第一个水潭淹没,考虑到无水下照明和洞内供氧设备,只好留作下次再探。在洞口,大家商讨出抽水至洞门后再探的办法。“一定要探明水源是否可持续和安全,才能立项引水。”胡站长一语中的,大家对此纷纷表示认同。
一身泥巴回到镇政府,记者对镇村干部的慎重有了更深的理解:探明水源的可持续性、水质的安全性,再投资饮水工程,这才是理性科学决策。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尹超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