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全景
市委书记黄俊钧(右一)在滨江产业示范区北控水务集团调研。
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卫国(左二)在白云湖公园督查园区建设。
龙窖山风光。
生态环保的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
风景秀丽的白云湖公园。
神秘的“6501”风景区。
文\张明子 丁会云 李忧靖 图\李国武 黎海波
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市、茶叶标准园创建示范县市、水稻高产示范县市,湖南省文明城市、平安县市、卫生城市……
一块块奖牌见证一次次跨越,一项项荣誉诠释着科学发展、强势崛起的精彩轨迹,这里就是素有湘北门户之称的临湘市。
13亿人的“中国梦”里,融入着临湘人民的53万个心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蕴含着临湘人民富民强市、建设强势“湘北门户”的梦想。临湘,是一座梦的殿堂!临湘人正以勇于寻梦、敢于追梦、善于圆梦的精神,奏响强势湘北门户的“梦想曲”。
夯实基础 聚集能量
炎炎夏日,走进临湘海螺水泥,厂区内呈现出一派产销两旺的胜景。该企业抓住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地方政府加大基建投资的良好契机,合理优化产品销售结构,提升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和临湘海螺水泥一样,湖南金叶复合肥、东祥油脂、环宇药业、兆邦陶瓷、北控水务等工业企业在该市实施的工业强市战略中,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技改是工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该市加大企业技改资金投入,财政安排1.2亿元扶持资金用于技改,申报技改项目41个,争取到资金4600万元。兆邦年产3000万平方米高档陶瓷墙地砖节能技改、岳阳环宇药业年产8吨甲基泥原料、沈君竹炭年产5400吨深加工项目等9个扩产、环保技改项目新创产值17亿元。该市还通过组织银企洽谈会、项目促建会和用工招聘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为企业争取贷款4.8亿元。通过产业帮扶,该市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企业由2011年的28家增加到74家。
今年上半年,全市123家规模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实现利润3.6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全市共引进“三新”项目30个,落实亿元项目2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8亿元。
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高速增长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同时把“山清水秀”作为发展的重要指标,城市面貌、城市品位、城市功能也在迅速“蝶变”。近两年来,该市开展五创提质工作,改造长五路、向阳路、福桥路、北环路,投资1.46亿元修建白云湖水上公园、投资1.8亿元改造临湖公路临湘城区段……如今的临湘,俨然是一幅山水画——巍峨的五尖山森林公园屹立在城市西陲,秀丽的长安河穿城而过,充满艺术气息的白云湖水上乐园生机盎然……
截至今年6月底,该市居民存款余额达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人均居民存款余额在岳阳各县市区排名第一。
“我们临湘人求富思变的愿望强烈,盼发展、谋发展的激情高涨,我们一定会抢抓机遇,强工兴农,靓城富民,加速赶超,努力实现‘强势湘北门户’之梦。”市委书记黄俊钧满怀豪情。
强工兴农 靓城富民
八月的临湘,正经历63年来最热天气的“炙烤”。爬坡上坎的临湘人,挥汗如雨。
今年以来,省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周边地区竞争加剧,内部要素供给矛盾突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给负重前行的临湘增加了新的困难。面对发展中的种种困难,临湘市委、市政府及早决策,迅速作出应对。
8月7日,临湘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上,市委书记黄俊钧为下阶段的奋斗奠定“基调”: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落实省委“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和岳阳市委“五市一极”发展战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强工兴农,靓城富民,加速赶超,努力实现“强势湘北门户”之梦。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1亿元,年均增长11.7%;财政总收入达到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3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8000元的目标。
奋斗的目标已然确定,1760平方公里土地上,53万临湘人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苦干实干。
“以更大的气魄打造支柱产业,以更大的力度建设一园二区。”曾经响誉三湘大地的工业强县,再次吹响重振工业雄风的号角。
优势产业优先发展,重点产业重点培育,临湘围绕以海螺水泥、兆邦陶瓷为龙头的建材产业,以国发精细、环宇药业为代表的化工医药产业,全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全力支持的金叶复合肥整体搬迁项目,投产后有望在两年内成为临湘第一家本土上市公司。争取到2015年,该市规模企业达到168家,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依托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临湘以矿产、化工、航运物流三大产业为主攻,立足招大引强,主动加强与省发改、环保等部门沟通联系,争取中盐株化等项目落户;积极与五矿集团等大型矿产开发公司的对接工作,推动虎形山钨矿开发;全面对接长炼等国有大型化工企业,引进相关下游项目入园。紧盯国家和省政府投资导向,力争未来两年每年的政策性争资在10亿元以上。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临湘围绕南竹、茶叶、农产品加工和浮标等特色产业发力。以“培育龙头、建设基地、调整结构、文化带动、创建品牌”为重点,全面建设竹木大市场、浮标产业园和茶叶生产基地等产业平台,力争将全市竹林面积发展到100万亩,总产值突破60亿元;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值突破6亿元。“十三村”争创国家驰名商标,永巨茶业、星辰竹器等企业争创省级龙头企业。
“山水相融、生态宜居”是临湘城市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定位。该市按市场运作的方式融资10亿元,将北部新城规划范围内的6000亩土地和旧城区尚未开发的土地全部收储到位,为实施城市北扩和旧城改造打下基础。还按照“配套路网,拉伸骨架”的要求,重点实施临湖公路城区段建设和白云湖公园改造,推进麦坡路、富临北路、三湾工业园道路等改造工程,实施建新路、北环路至芳草桥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拉伸城市框架。按照“一城带三镇”的思路,积极指导羊楼司镇多渠道融资,推进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搞好沿线集镇建筑立面升级改造,规范竹业交易市场管理,改善门户形象,提升集镇品位。重点扶持桃林镇发展民营经济,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和镇容秩序,加快小康示范镇建设步伐。以黄盖湖综合治理项目为契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加快黄盖镇边界集镇建设步伐。同时,深入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治差”行动,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力争2015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发展是为了惠及民生,帮群众实现幸福的梦想。以教育为重点惠民,未来5年,将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彻底破解城区教育“学位紧、大班额”等难题。以医疗为重点利民,即将启动的市人民医院新门诊楼、市中医院改扩建和市妇幼医院整体搬迁等工程建设,深入探索新农合首诊免费制度,化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以保障为重点安民,坚持每年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投入和实事项目;全面推广“三室十户长”社会管理新举措,深化“八小民生警务”活动,提高老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度。
该市市长龚卫国自豪地说:“路再长,在脚底;浪再高,在船底!我们临湘现在人气兴旺、士气高涨,正气回荡,我相信,临湘振兴崛起一定指日可待。”
转变作风 筑强堡垒
“干部提拔任用靠实绩说话,靠业绩证明,凭‘德、能、勤、绩、廉’的综合评价度竞聘上岗,坚决杜绝跑官要官现象。”市委书记黄俊钧表明了新一届市委在干部任用上的态度和决心。全市上下迅速形成“能干不干是失职,能快不快是失败,不争不抢是懦弱,错过时机是罪过”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临湘市按照中央、省委、岳阳市委作风建设的“八九九”规定,积极探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新途径。年初,该市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市委又修订了《市委工作办法》,要求全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市政府又相继出台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进村入企解难题、住夜值班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
早晨8点不到,该市不少机关干部便挤在刷卡机前用手机打卡签到,自6月份起,这套拥有GPS卫星定位监测干部上班动向的新设备已经遍布该市各单位。该市把住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深入开展“三抓四促五评”活动。抓责任落实、抓效率提升、抓问题整治。完善监督体系,构建以领导评、公众评、媒体评、热线评、单位评为主要内容的立体评价监督网络。上半年,该市共查办干部公款吃喝、请客敛财、打牌赌博等作风案件26起,党政纪处分15人,移交司法机关1人,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纪律保障。
过硬的作风建设,催生了服务群众热潮。该市在窗口服务单位开展“三亮三比三评”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带头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以“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模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今年来,该市在各级服务中心和服务窗口受理的事项中,85%在当天办结,其他办结率达98%,群众满意率大幅度提升。
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基层树断根。该市扎实开展“察民情、办实事、大走访、大调研”主题活动,大力推进“一线工作法”。 8月15日,该市1200多名机关干部和政法干警已按照责任划分分别入驻各个村(社区)开展走访调研,走访工作队分村入驻,每个村不少于3名干部,实行单位包村、驻村,干部到户责任制,确保做到入户走访率、意见收集率、意见整改和反馈率均达100%。
行路方能致远,砥砺帮助前行。我们相信,有了科学的理念,有了扎实的作风,有了拼搏的勇气,“湘北门户”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