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图为机房值班人员查看系统运行情况。何书远 摄
湘潭市九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兴业太阳能园区,厂房屋顶铺满了太阳能发电板。本报记者 赵持 摄
▲株洲产A600直升机成功试飞。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株洲成功下线。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株洲两型办供稿
近年来,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湖南把科技支撑摆在了尤为重要的位置。这些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正释放出事半功倍的“乘数效应”。
本报记者 冒蕞 实习生 苏铁映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科学技术贯穿于生产领域,让产业结构更“轻”、发展模式更“绿”、经济质量更“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在汨罗五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前来考察产品的客户络绎不绝。
工程师黄韧锋透露,公司不同于传统PVC管材生产企业之处,在于自主研发了“废旧塑料浮选分离技术”、“高纯度PVC回收再利用技术”等废旧塑料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实现了废旧塑料的再生产。
“回收的废旧塑料平均占生产原料5成以上。”2012年,该企业共回收利用废旧塑料2万吨。黄韧锋说:“由此降低了约20-30%的生产成本,产品竞争力自然更强。”
一堆黑乎乎的工业废料,进入生产线,无声无息中,金、银、铋、碲等贵金属被一一提炼出来,既无异味,也难见烟尘。这是位于郴州永兴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众德集团厂房里的景象。
“废料,经过回收处理,每吨能产生数万元的经济效益。”公司董事长曹文兵介绍,去年企业斥资5亿元自主研发建设了这条生产线,其金属回收利用率和清洁环保水平在世界同类生产线中居于领先位置。
目前,全省从事废物利用回收的企业已超过3万家,年回收各类废旧物资超过200万吨。
“我们的产品使用寿命是传统轧辊的3倍以上,而且能够回收再制造,成本为新轧辊的20%。”娄底三泰新材公司总经理向勇告诉记者,娄底涟钢使用三泰生产的“高硼高速钢双金属耐磨辊套组合轧辊”替代传统轧辊后,生产效率提高5倍,相当于年节约标煤500万公斤。
“近年来,在省长株潭试验区工委、管委会的宏观引导下,以‘十大清洁低碳技术’为代表的一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有效助推了我省产业升级。”省长株潭试验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怀德介绍,在科技支撑下,我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20.4%。
破解污染治理难题
过去发展中造成的污染是“旧账”,亟待逐步治理;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是“新账”,还需有效防控。处理好这“两本账”,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力量。
科研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难题。
锡矿山闪星锑业的冶炼车间里,技改设备的安装调试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为解决锑冶炼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今年上半年,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研发清洁冶炼新工艺对企业实施技改。公司董事长高长春坦言,技改完成后,将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硫1.6万吨,二氧化碳2.2万吨,年回收并减排重金属砷70吨、铅60吨、锑460吨。
技术使蓝天初现,酸雨减轻。在大唐湘潭电厂,一套去年底建成的脱硝系统正静静地运行着,确保企业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这套系统由湖南永清环保公司担纲建设,应用了自主研发的“脱硝催化剂前端烟气与氨均混技术”,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电厂负责人介绍:“运行以来,最高脱硝效率达到90%以上,平均脱硝效率已达到82.2%。”据统计,目前永清环保在长株潭三市建成的6个大气治理项目,每年总计削减硫化物10万吨、氮氧化物1万吨。
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科技是有力的武器。去年,湖南全省氮氧化物排放比2011年下降8.87%;湘江干流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铅、汞、镉、铬、砷等有毒重金属排放量比2007年下降36%。
营造绿色低碳生活
科学技术让人人参与、绿色低碳的全新生活方式从设想变成现实。
南车时代电动汽车的总装车间,工作场面热火朝天。“这款车较传统大巴节油25%以上。”企业负责人说,生产线上正在整装的是企业自主研发的10米油电混合城市大巴。几个月前,公司生产的68台该型产品已在衡阳交付使用。
以南车时代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节能汽车技术,为湖南构建绿色公共交通体系提供了可能。长株潭主城区已有新能源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1628台,广大市民日常出行变得更为绿色低碳。
如今在长沙的大小餐饮企业,每天都有工作人员驾着收运车上门收集餐厨垃圾。
“以前这些餐厨垃圾大都流向小作坊成为炼制‘潲水油’的原料。”湖南联合餐厨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祖柱介绍,餐厨垃圾回收后集中运往餐厨垃圾处理厂,经过技术处理,分离成油脂和沼气生产原料。
目前,长沙在全省率先建成375吨的日处理能力,处理能力和效率走在全国前列,科技杜绝了潲水油重回餐桌,并实现餐厨垃圾有效利用。
科技,正让两型梦变得触手可及。
手记
科技是高扬的风帆
本报记者 冒蕞
建设两型社会,是一段充满曲折艰难的航程。在通往美好彼岸的过程中,需要直面许多问题:资源消耗殆尽,发展难以为继;走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造成了许许多多的污染;每个人多消耗一度电、一升水,多产生一公斤的垃圾,合并起来都是一笔巨大的消耗和排放……
破解这些问题,科学技术来帮忙。
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为产业赢得可持续的发展空间,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研发出高效、成本合理的治污控污技术,弥补过去发展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才有能力去控制未来发展中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污染,进而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只有将两型科技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在朝着两型目标前进的航程上,科技是高扬的风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冒蕞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