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崛起两型梦:湖湘儿女的不懈追求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 勇 编辑:王娉娉 2013-09-12 11:47:07
时刻新闻
—分享—

图为装载南车株洲所牵引系统的CRH380A动车在京沪高铁上飞驰。朱索 摄

天下第一村张谷英村。

湘江沿岸花海长廊。汪成 摄

  高层声音

  两型社会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砥砺奋进,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实现全省人民的“两型梦”,努力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湖南。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徐守盛

  我省两型社会建设任务仍然很重。完成这项长期任务,必须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从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抓起,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省委副书记、省长 杜家毫

  把两型社会建设旗帜高高举起来,把试验区这张名片主动亮出来,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思路不能折腾。坚定不移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要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以贯之、一抓到底。

  ——省委常委、长株潭试验区工委书记 张文雄

  本报记者 李 勇

  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

  今日湖南的“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浓墨重彩书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凝聚着湖湘儿女不懈追求的两型梦,又成为其中最华彩的乐章。

  在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这块试验田里,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勇于突破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区”、有碍湖南发展的“禁区”、矛盾错综复杂的“难区”,奋力追逐两型梦想。

  (一)

  湖南人的梦想,总是与山、与水有关。

  从古至今,奔腾北上的湘江,烟波浩淼的洞庭,满目葱茏的大山,出现在无数文人骚客的笔下,寄托着美好的想象和期许。

  看过湖南地图的人,都会留意到一个“S”形,那是湘江划出的美妙曲线——

  流经湖湘腹地时,端直的湘江河道突然转身,往右一拐带出株洲,再往左一拐抱住了湘潭,随后奔流直下带出长沙,“品字形”城市结构就此出现。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从湘江的曲线,朦胧意识到应该让这三座沿江的城市联系更为紧密,并提出了建设“毛泽东城”的构想。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湖南向国家提交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在1982年12月的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一位政协委员的提案更是引发了轰动。

  这位名叫张萍的省政协委员,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进行“经济联结”,即经济一体化,形成湖南综合经济中心。

  上世纪80年代,着眼湖南生态环境建设,湖南提出“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湖南”。为了重现浩浩汤汤的洞庭美景,从上世纪90年代起,湖南又大力开展洞庭湖综合治理……

  既要发展,把湖南建设成经济强省,又要保持青山绿水。湖南人奋斗了几十年,已经触摸到了两型的真谛。

  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在湖湘大地写下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辉煌篇章,为湖南追逐两型梦打下了坚实基础。

  时光行进至2007年的最后一月,梦想之光照映三湘四水,历史再次选择湖南。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吹响了建设两型社会的嘹亮号角。

  5年多来,长株潭城市群坚持先行先试,不断探索两型社会的新道路,并从长株潭拓展到“3+5”8市,继而向全省纵深推进。

  106项原创性改革先后在长株潭试验区铺开,三年行动计划铁腕治污打造清澈湘江,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两型生活、绿色消费成为时尚……湖南人在两型社会这块试验田上不断先行先试,一个个生动实践,描摹出三湘大地上一幅幅生机勃发的画卷。

  (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省委提出,同心共筑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就是要贯彻中央的要求,顺应人民的期待,加快实现湖南的“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

  在三个梦之中,两型梦是最具有湖南时代特色的梦想。

  这是湖南的一道必答题——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是中国梦的时代特征。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是国家赋予湖南的使命,是湖南的一次先锋探路与创新实践。湖南人必须拿出敢于担当的情怀,靠自己的建设为全国积累宝贵的、可供推广的经验与模式。

  这是湖南发展的必由之路——

  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中期的湖南,既面临发展不足和发展不优的双重矛盾,又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还面临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省情特点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凸显了两型梦的重要与紧迫,预示着追梦历程的曲折与艰辛。

  这是实现“三量齐升”的必然要求——

  湖南的“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同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融聚于中国梦的交响乐中。经济增量上来了,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行质量,再大的总量也是“纸老虎”,再多的均量也难以真正让群众满意。两型梦强调转型发展,就是对运行质量的期待。

  这更是三湘儿女的热切期盼——

  历经5年的两型实践,深刻改变了湖南的发展方式,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模式,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建设两型社会的良好氛围,湖南人渴望在两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正因为如此,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对什么是两型梦做了深刻的阐释——

  我们所追求的两型梦,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高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善于借用国画“留白”的技法,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发展资源,努力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两型梦希望在前、任重道远。

  (三)

  湖南人正用行动筑起两型梦。

  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株冶集团有自己的一本账。

  走进该集团锌浸出厂,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干净平坦的道路与浅蓝色的厂房。集团通过改进技术,不仅减少了炼锌过程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锌的工艺回收率还从94%提高到96%,按每年产能25万吨来计算,一年可以多提炼近5000万元的锌。

  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节能降耗降低了成本,减排和清洁生产则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传统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株冶的“账本”告诉我们,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就要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抓手,把两型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实现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

  “水更清”、“山更绿”、“气更净”,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长株潭随处可见。

  在长沙,曾经的工业重镇坪塘浴火重生,重现碧水蓝天;在株洲,曾经的“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蜕变为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在湘潭,人们在河东主城区一个砂石、渣土堆占的垃圾填埋场上建起了宜居新城,彻底改变了当地人居环境。

  长株潭三市的实践告诉我们,实现生态环境更优美,就要严格环境准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水、土、气等突出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特别是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搞好净化、绿化、美化,提高环境质量。

  低碳、环保、绿色的“两型”生活方式,开始浸润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株洲市共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2万辆,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1058个,实现城区全面覆盖,市民一出门,就可以借到自行车。市民姚凯告诉记者:“以往一两站路,公汽还要等,打的划不来,现在骑自行车既节约又环保健身,借也方便,何乐不为?”目前,株洲已有16万多名像姚凯这样租车的市民。

  姚凯的选择告诉我们,实现人民生活高品质,就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之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真正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之中。

  一代代湖湘儿女,在百年追梦中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精神乐章。

  在两型社会建设这个国家宏大改革试验场中,推进这样一场前无古人的改革试验,实现湖南人的两型梦,我们的路还很长。

  两型的辉煌成就让我们充满自豪,未来的美景仍需用自信写就。实现两型梦,提升发展境界,需要付出不懈努力,需要一届一届、一任一任接力奋斗。我们要努力抢占两型社会建设制高点,争取早日圆湖南人的两型梦!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 勇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