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摇篮”永志不忘 “保育生”耄耋之年相聚韶山
三十余位老人,穿着灰布军装,在毛泽东广场唱起红歌
天下韶山网讯(记者 万泱华)“敬爱的毛主席……你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要对你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9月17日,三十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穿着灰布军装,一起在毛泽东广场唱起红歌。
这是一群有故事的老人,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其他200多位老人。他们来自中国内地以及香港、台湾等地,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有90多岁,最小的也在75岁以上,他们曾在战火中饱经苦难,他们现在幸福安康,他们曾在同一个大家庭里生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保育生!
两天前,280余名保育生代表从全国各地赶到长沙,共同庆祝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75周年。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全称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是1938年中国妇女界一批知名人士为了拯救受难儿童,保护国家未来人才在汉口创立的。截止到1946年,战时儿童保育会总会之下设有四川、湖南、香港等14个分会,各地成立的保育院达61个,共抢救、收留、保护、教育了近3万名儿童。1946年9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后,保育总会在报纸上发表启事,称其已完成历史使命,宣布结束。
8年的保育工作中,保育会一共收容难童29751名,其中“升学的有5160人,习艺的1862人”,到1944年底,“除家长领回外,在院教育者尚有9023人”。
当年的战时儿童,如今都已是耄耋老人,75年前培养的保育生如今已散布世界各地。
“我们都是保育生,都曾遭遇过苦难;我们又都是亲兄弟姐妹,相互间的情谊比苦难更深刻。”现年83岁的邓老激动的说,“当年我们想的都是怎么活下去,从没想过还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时候的生活是真苦啊,现在的生活是真幸福,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85岁的丁老感慨。
老人们先是向毛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随后前往毛泽东同志故居瞻仰参观。
他们走得很慢,朝着前行的方向;他们相互扶持,像一个坚强的团体。
一如当年,他们在风雨中手牵着手走向光明……
来源:天下韶山网
作者:万泱华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