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委书记卿渐伟(右二)在区工委书记胡知荣(左二)陪同下在科美达调研。
岳阳市市长盛荣华(左一)在区工委书记胡知荣(左二)、管委会主任王小中(右一)陪同下调研经开区。
岳阳连接线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
岳阳火车新客站
今年,投资100亿元的南翔万商(岳阳)国际商贸物流城项目奠基动工
开发区最早建成的火车站商贸区全景
火车东站
湖南桑乐数字化太阳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美丽东城
吉祥石化新建冶炼石油设备和金属结构工厂项目
经开区第一家纳税过4000万元以上企业
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金家村
本地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中科电气
◎ 李 强 蔡华波 徐亚平 徐典波
项目大建设,产业大调整,平台大优化,城乡大变脸。建区20多年来,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高层次规划、高水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以年均近1平方公里的推进速度完成岳阳中心城区17.6%面积的开发建设任务,走过了一段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繁华的城市,白石岭综合工业园、康王高科技工业园、监申桥工业园、木里港工业园厂房林立,太阳桥现代物流园车辆川流不息,岳阳大道综合配套区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岳阳火车站商贸区欣欣向荣……全区核心规划区面积达3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一个规划科学、功能齐全、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正在迅速崛起。
建区: 潮涌热土大鹏展翅
一路走来一路歌,一路豪情远蹉跎。1990年7月19日,湖南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在岳阳建立经济开发区。1991年1月11日,湖南省政府正式下发《关于建立湖南城陵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通知》。1992年1月17日,岳阳市政府下发《关于成立湖南城陵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同年4月,湖南城陵矶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办公,一群拓荒者在岳阳东部掀起了湖南省内首批开发区建设热潮。
改革奋进春潮急,创新发展正扬帆。1992年,中央将岳阳列为长江沿岸5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政策优势更足,需求也更迫切。同年5月18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同意〈湖南城陵矶经济技术开发区若干政策的规定〉的批复》,给予开发区建设18条优惠政策。1994年5月10日,岳阳市政府将湖南城陵矶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996年1月4日,岳阳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统一有效管理,加速开发建设几个问题的通知》,对开发区实行封闭式管理。1998年12月22日,市政府发出通知,决定将“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入“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1998年12月2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强开发区建设与管理的通知》中,将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为湖南省9个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省政府先后于1990年、1994年、1999年和2002年四次向国务院推介将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由省级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5年11月24日,岳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规划调整岳阳市中心城区部分行政区域,将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火车新站商贸区划归岳阳楼区管理,将岳阳县的康王乡、三荷乡、西塘镇以及岳阳楼区梅溪乡的6个村划归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目前,该区辖3个乡镇、2个管理处,辖区面积2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6万人。调整规划后的253平方公里辖区上,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拓荒者和建设者们苦干实干,奋力推进道路、供电、供水、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掀起开发创业的第一轮高潮,构建了区域发展框架,实现了新老城区对接。
晋位: 国家级平台华丽蜕变
蜕变,是辛勤耕耘后的收获喜悦。“十一五”期间,岳阳经开区从省级经开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道门槛,18年追求,几届经开区人为之奋斗的愿景终于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实现了。同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国字号牌匾,也相继花落经开区。这一块块金字招牌,正是岳阳经济技术开区“十一五”期间奋斗耕耘的最好诠释和回报。
蜕变,是藏势蓄力后的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岳阳经开区励精图治,负重奋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16.97%、36%和34.13%,期末总量分别是“十五”末的3.85倍、5.19倍和4倍;其中财政总收入后3年年均增幅近40%,年均增长额度1.3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分别为25.23%、32.61%和17%,均高于“十五”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5:83.8:13.7,其中二产业比重提高了19.6个百分点,工业税收翻了三番。2010年,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076元和6733元,均高于全市、全省水平。
蜕变,是挣脱束缚后的美丽绽放。“十一五”期间,岳阳经开区立足产业发展,健全激励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益明显,5年累计到位内资74.04亿元、外资9100多万美元,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64家,中科电气、桑乐太阳能、中南科伦、国泰机械、艾欧史密斯、吉祥石化、巴陵节能炉窑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相继落户且走势强劲。工业项目效益显著提高,亩平产出税收是2005年的5倍以上,税收过千万的企业达到9家,过百万的企业52家,工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54%以上。中科电气成功上市,实现了经开区本土培育上市企业零的突破。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电子光伏等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产学研合作步伐加快,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家,占全市40%以上,创立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累计授权专利335个,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2.5%。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著名商标9件、省级名牌产品13件,商标和品牌拥有量位居全市第一。自2007年起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
回首“十一五”,岳阳经开区铿锵前行的足音犹在耳边,他们不懈的探索和奋斗,凝聚成一组组耀眼的数据,描绘出一抹抹靓丽的风景。晋升“国家级”,岳阳经开区紧随时代前进的脚步,以拼搏进取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又开启了新一轮壮丽征程。
突破: “二次创业”强势进发
浪高更逐潮头立。晋升国家级平台蓄势一年后,岳阳经开区决策者们以超群的智慧和胆识,审时度势,在2012年经济工作会上满怀激情地吹响了“二次创业”的集结号。开发区工委书记胡知荣给我们描绘了“二次创业”的宏伟蓝图:2012年到2021年10年时间,促使经开区城区建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规模工业增加值达600亿元,地方生产总值达7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80亿元,出色完成“城市大东扩、产业大发展”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努力走出一条“产城融合、转型发展”之路,把经开区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升级的平台、城乡统筹的示范、体制创新的试点”和“两型”发展的“领头雁”。
思路明,则事业兴。2012年,是岳阳经开区建区20周年,也是全区推进“二次创业”的开局之年。带着“突破求强”跨越发展的坚定信心,岳阳经开区昂首阔步迈上新的征程,“二次创业”在城东大地风起云涌。区管委会主任王小中告诉我们:2012年,全区实现GDP177.9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31.4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7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83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8.8亿元,跃居全市第一,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7亿元;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3.4亿元,实现融资到位9.4亿元,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经开区“二次创业”实现强势开局,“突破求强”跨越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
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见证着“二次创业”跨越发展。项目引进成果喜人,2012年,新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151.95亿元;新开工项目27个,总投资60.85亿元;新投产项目22个,总投资41.63亿元;实际到位内资 28.39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贸易8343万美元。首个投资过10亿元的赛拉维电动汽车工业项目签约落户,首个投资过百亿元的南翔万商(岳阳)国际商贸城项目接踵而至,首家五星级酒店岳阳万通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正式入驻……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为“二次创业”注入源头活水。项目建设好戏连台。连接线拓宽工程竣工通车,王家河综合治理拆迁工程顺利推进,城区道路提质改造任务圆满完成,赛拉维电动汽车、吉祥石化开工建设,中科电气、科伦药业建成投产,拆迁腾地4600多亩……从基础项目到产业项目,从工业项目到商业项目,从城市项目到农村项目,从提质项目到民生项目,60多个重点项目全面铺开,掀起经开区新一轮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的滚滚热潮。
转型升级的产业调整见证着“二次创业”提质发展。经开区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二次创业”的重中之重。2012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家,纳税过千万的企业达到1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6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光伏等优势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2%,被评为全省省长质量奖先进县(市、区)和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全年新增授权专利149件,拥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产学研平台共25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达到68家。中科电气签订矿山安全系统和数字化城市合作项目;国信军创6906获得北斗二代科研生产资质,能够自主生产全套北斗用户机产品和集成电路芯片,获得北斗导航民用分理服务资质,即将取得北斗导航终端芯片制造资质;同联药业落户、科伦药业投产,赛拉维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签约落户、洪山汽车4S店产业园开工建设,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日趋优化的发展平台见证着“二次创业”蓄势发展。京港澳高速公路连接线拓宽、随岳高速、大岳高速、岳长高速、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等一批省、市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珍珠山路、茅庵路、湖滨游路等城区主干道路暨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屈原路、旭园路、白石岭、青年路等9条道路油化提质工程竣工,南片大水、大电工程建设竣工,城市规模向东扩张的骨架基本成形。监申桥、木里港工业园、康王工业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在做大做实开建投基础上,2012年组建轩达、新金两家集团公司融资到位资金3.4亿元,协助区中小企业协会融资到位资金2亿元。获批湖南省首批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园区和“两化”融合试验区。经开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整体形象和项目承载能力不断提升,蓄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见证着“二次创业”统筹发展。实现从“建园区”到“造新城”的战略转型,是岳阳经开区统筹城乡的基本路径。2012年,该区历史性完成土地报批4100多亩、腾地4600多亩、拆迁房屋1061栋。康王、木里港、监申桥三大工业园加速扩容提质,产业发展平台更加坚实。“五创提质”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五大集中整治”行动投入1.5亿元,“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持续推进,城市形象和品位日益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打造了1个统筹城乡试点镇、20个示范创建村、3个示范创建片、4条示范创建带和5个模范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宽阔整洁的街道,井然有序的市场,生机盎然的田野,优美清洁的村庄,一幅幅秀美城乡的靓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二次创业”谱新曲,突破求强创辉煌。今天的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万象更新,百业兴旺,政通人和。我们有理由相信,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必将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加速“二次创业”步伐,建设岳阳“魅力”东城,实现253平方公里上“突破求强”的辉煌梦想!
图/罗卫亚 蔡华波 标题书法/ 徐亚平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