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防科大60年培养15万人才 打造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刘飞越 2013-09-29 08:54:49
时刻新闻
—分享—

  这里不但科技成果璀璨夺目,走出的人才同样灿若星辰:

  今年上半年,该校学员有167人次在国际和国家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2010年8月,第十一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评选揭晓,徐东波、戴超凡、白雪、柳镠、袁翔宇五位标兵同是该校的毕业生,这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成功,这一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的正副总指挥、总设计师中,有19人毕业于该校……

  这就是被誉为“人才航母”的国防科大,60年来共计为国家和部队培养了15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人才,培训军职以上领导干部1800多名,2013年被评为“打造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的全军重大典型。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该校,探究其人才培养秘诀。

  实施“百名人才工程”育人

  刚刚跨入国防科大校门的千余名新学员在暑期接受了为期1个月的军训后,连日来正在岳阳某野战化演兵场上进行行程长达300多公里的徒步行军、军事演习,迈出了军人生涯的第一步。

  短短4年间,如何把他们锻造成优秀军事人才?新学期伊始,厚厚的专题调研报告就已摆在学校党委常委会案头,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开始修订。这已是该校自1999年以来第4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只有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未来战争需要,围绕我军人才队伍建设转型,调整好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使人才培养始终与国家需求相协调、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与现代战争特点和军队建设要求相一致。”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委员王建伟说。

  “底座”稳固,方可长久不衰。“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是国防科大一以贯之的人才培养思路。学校着眼抢占科技前沿,建设交叉融合新的学科专业,在军队院校率先实行学部制,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重点建设对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起关键支撑作用的信息学科,大力发展促进武器装备体系化的系统集成类专业。

  着眼指挥与技术融合、武器装备与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加强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信息攻防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急需的学科专业建设,形成15个优势特色专业。

  近年来,学校还实施了以学科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龙头、以培养中青年骨干为重点的“百名人才工程”,并筹资5000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引进13名院士、9名国际知名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担当领军人物,有力助推了学科学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国内“985工程”一流高校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引进制度,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引进了25名优秀博士毕业生补充教员队伍,从北京大学等高校引入428名高学历文职人员承担部分基础教学任务。

  学校现有7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本科专业。在今年1月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参评的16个一级学科有7个进入全国前5名,工程学、物理学相继进入基本科学指标(ESI)世界排名前1%。

  据统计,近年来,国防科大学员在全国和国际学科竞赛中,累计获一等奖以上奖励317项。学校先后涌现出两弹元勋任新民、歼十总设计师宋文骢、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天河二号总设计师廖湘科、北斗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王飞雪等国家大型科学工程任务的领军人物。

  严进严出不让一张文凭掺水

  一位硕博连读研究生,因选修课程的一次失误,未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课程学习要求,被转为按硕士研究生毕业;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在湖南省论文评比中评为“D”级(合格级),其导师按规定“下岗”。在查阅该校教学档案时,有这样一组数据:近10年来,该校共淘汰博士研究生152名,淘汰本科生200名。

  “不让一张文凭掺水,不让一个学位掺假。从入校到毕业,竞争、淘汰机制贯穿全过程,确保每一名毕业学员都是‘合格品’、‘抢手货’!”国防科大训练部教务处处长雷勇军介绍。

  国防科大一直按照“严进严出”培养学生,今年招生,工程技术类本科录取线普遍超过当地一本录取线90分以上,军事指挥类录取线高出当地一本录取线60分以上。

  “5门不及格者直接退学,因为体能不适合当军人者转学,4年下来淘汰率达到了2%至3%。”雷勇军表示,国防科大建立了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教学质量评估及硕博连读、提前攻博激励机制、末位淘汰机制,让大学4年充满了紧迫感。

  98级研究生徐飞一辈子也忘不了硕士生导师邹逢兴教授的“吹毛求疵”。自认为论文写得还不错的他,硕士论文交给邹教授后,没想到邹教授却非常认真地“看”完了,还把他叫去交流,“大到框架结构、观点论据,小到标点符号、术语,他都认真细致地修改了,他对每个学生都这样。”后来徐飞又改了三四次,之后他的论文写作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至今受用。

  过硬的人才培养观培养出广受全军欢迎的过硬人才。以二炮装备研究院为例,该院一直将该校的毕业学员作为接收引进重点,近3年先后接收23人,占接收总数的一半以上,2012年底接收的8名学员全部都是该校毕业生。

  实践熔炉培育“多面手”

  今年暑假,浏阳河畔,国防科大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苦读了4年的学员们熟练运用无人机、北斗导航系统等信息化装备,与驻长舟桥某部联合完成了一场模拟未来战场背景的演练,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毕业答卷。

  这是国防科大注重加强学员实战锻炼、培养多样化人才而结出的又一个硕果。他们在作战部队建立29个认知实习基地,与部队进行联演联训,组织开展边海防行,让学员融入军营、对接部队。尤其是近年来,他们多措并举,全方位多渠道提升了学员综合素质。

  “你们可能不知道,天河二号的零配件拼装大部分是由我们的本科学生完成的。”全国优秀教师、计算机学院殷建平的一席话让记者大吃一惊,“动手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年轻人有许多新的想法和思路,他们想出了很多好的办法来提高效率。”

  实际上,给学生实践机会、为学生打造发展平台是国防科大一直以来坚守的教学理念。据统计,在研制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过程中,有23名本科生、78名研究生参与攻关;北斗导航定位青年创新团队中,有40%是学员;纳星创新基地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攻克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为“天拓一号”卫星的升空立下汗马功劳;年仅32岁就被评为教授的王雪松,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5年间,参与多项部队课题研究,先后获得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宽带极化信息处理的研究》,被专家认为是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并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拔尖人才离不开高端实践平台的锻造。学员只要有好的想法,我们就支持他动手实践。”科研部学术成果处处长谢成钢说,学校乃至各个院系每年都会有“银河之光”、“机器人”、“航天科技”、“光之韵”、“外语文化月”、“兵之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开拓视野,其中每年一次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只要学生提出想法,学校就会提供资金等支持。他表示,近年来国防科大申请成功的知识产权,90%都有学员参与。众多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和机会让学员获益匪浅。

  聚心力汇集人才森林

  由国防科大送到德国攻读博士的刘露留学期间表现杰出,提前两年完成博士学业,并且拿到了最高分。这一成绩意味着,他可以申请德国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并拥有优先加入德国国籍的权利。然而,通过论文答辩后,他就登上了回国的飞机。如今,他已是国家“863”主题项目的攻关主力。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学校送了1600多人出国深造,全部都按时回国了。”训练部教保处副处长杨晓飞介绍,国防科大强大的聚心力为祖国汇集了大片人才森林。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985工程”惟一一所军队院校,国防科大自觉融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近年来,该校先后有1600多人出国留学攻读学位或做访问学者,他们建立了8个海外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员活动,使留学海外人员坚守信念如磐,100%按时回国,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

  南京军区陆军第12集团军某团指导员罗昊,凭借在母校打下的良好基础,担任排长时战术课题被评为精品课;担任参谋时2次被集团军评为“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指导员时连队连续2年获团军事比武冠军;担任试验攻关任务,先后研究解决了10多个重点难题……今年7月14日,他在带领官兵执行海上训练课题攻关任务时为保护战友英勇牺牲,被誉为“献身强军实践的模范基层指导员”。该部工作组来校调研参观英雄生前所在学员队时评价,“英雄的壮举,离不开母校这块土壤的滋养,英雄生根在科大、开花在部队、结果在全国全军。 ”

  “我们学校很注重思想教育,一共建立了韶山、花明楼、炎陵等15个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经常组织我们的学员走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型社会示范区,感悟我军发展历程和科学发展辉煌成就。”大四学员丁帅深有感触。

  沃土育英才。据统计,近10年来,有500余名毕业学员被军级以上表彰为优秀基层干部,或所在基层单位被军级以上表彰。先后涌现出天河二号总指挥廖湘科、北斗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王飞雪等一大批承担国家大型科学工程任务的领军人物;李俊、单懿、许峰、詹世贤等一大批奋战在军队信息化领域的杰出青年尖兵等。

  国防科大,这艘打造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的“航空母舰”,正聚力强军目标扬帆远航,续写着强军兴国的辉煌篇章。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