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13日讯(记者 陈惠芳 通讯员 周宏久 吴政清)110周年,对于一个人,是一个“大生”;对于一所学校,是一个“大庆”。昨天,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该校办学110周年纪念庆典的日子。奢华的庆典活动不见了,场面有些“寒酸”。而在这种“寒酸”的场景中,来宾、校友与师生们聚集一堂,同样兴高采烈。校方的原则是“不显奢华只展成果”,大节庆不搞大排场。此次庆典大会仅仅花了40分钟。
昨天上午10时,记者赶到湖南生物机电职院东湖校区体育中心。这是庆典活动的会场。主席台上,级别最高的是省政协副主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是学院的名誉院长。
会场内坐得拍拍满满的,大部分是在校师生。主席台上,坐了几个人,不见鲜花。除了会场内的这点热闹,除了大门口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着“热烈庆祝学院办学110周年”的字样,听不见喧闹鼓乐,看不到巨幅广告,也没有什么拱门、气球与飘带。
学院历史辉煌。其前身为始建于1903年的湖南修业学堂,黄兴、徐特立、毛泽东当过教师,毛泽覃、王首道等就读。2001年5月,原长沙农业学校和湖南省机电工程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合并升格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迈入普通高等院校行列。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国家级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十佳优秀农民创业培训基地”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
与显赫的成果对比的是低调的庆典。不请领导讲话,不设华丽舞台,不请明星大腕,不送豪华礼品,不在酒店宴请校友,不燃放烟花。所有需要花大钱进行的环节和活动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参与面广的校园文化活动。
庆典大会之前,学院已举办首届全国藤本植物研究与应用学术论坛、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征文活动、师生院歌合唱比赛等一系列文化学术活动和文化献礼活动,为庆典活动加温,使之更富内涵。
昨天上午,40分钟的庆典大会结束后,与会嘉宾与校友参观校史馆与校园,中午就在学生食堂就餐。而后,在校友座谈会上,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楚琼湘说:“勤俭节约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永久地传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惠芳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