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锐
粮食、能源、金融,号称是影响世界经济安全的三大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今天是“世界粮食日”,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亦贤接受了媒体的专访。他表示,在新的形势下,全省粮食行业一定要以开拓创新精神,坚持三个“始终如一”,实现粮食事业和粮食产业升级提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问: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什么?与往年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今年10月16日,是第33个“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的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每年的“世界粮食日”都有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和“系统”的概念。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经济全球化、粮食市场化和粮食金融化等大背景下,把握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创造性提出的新概念。粮食安全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紧密相关,协同发展。粮食安全不仅仅局限在粮食本身,已经成为整个国家安全战略的前提与基础。粮食安全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既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等,也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因此,发展可持续的粮食系统,既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同时,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把保障粮食安全与粮食营养相提并论,这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因为当前出现的各种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微量元素缺乏、超重及肥胖等,无不与粮食有关。要想改善营养,首先要从粮食入手。整个粮食系统,从生产到加工、储存、运输及零售,再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都能在消除营养不良方面作出贡献。因此,保障营养,首先就要保障粮食安全。
问:今年“世界粮食日”湖南将举行哪些宣传活动?
答: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展示湖南粮油品牌,倡导爱粮节粮新风尚,今年“世界粮食日”我省将举行六大活动:一是优质湘米现场品鉴会,从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选择30个左右优质品牌湘米,现场煮熟后请市民品尝。二是湖南粮油精品展示,全面展现湖南省级以上龙头加工企业粮油精品,提高人民群众对我省粮油产品的认知。三是举行湘米入沪启动仪式,促进湘、沪两地粮食产销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合作,开辟湘米新的市场空间。四是举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开放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粮油质量监测工作的了解。五是举行为世界饥饿者祈福活动,增强全民爱粮节粮意识。六是举办节粮减损成果展示,大力推广节粮减损新技术。
问:围绕主题,湖南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三个“始终如一”,即:把抓好粮食收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始终如一的主业,把保供稳价、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作为始终如一的主责,把推进粮食产业发展、提升粮食经济效益作为始终如一的主攻方向。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是我们的主业。我们一定要立足主业,全力抓好粮食收储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要通过搞好收储,确保农民手中的余粮卖得出,确保粮仓有充足的储备,做到一旦发生灾害、战争或其他突发事件,有足够的粮食调得动、用得上、拨得出。今年上半年以来,受进口低价大米等因素影响,我省粮食外销受阻、价格下跌、库存增加,国内收购市场普遍低迷,早稻收购形势异常严峻。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全省粮食行业迎难而上、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开拓创新。7月2日启动早稻最低价收购政策,全省99个县市设立托市收储点595个。至9月底,收购量同比大幅提升,市场粮价基本稳定,达到了农民、企业、政府“三满意”。
强化监管,确保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是粮食部门的主责。要通过对粮食市场的监测监管,及时发现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等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切实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确保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权益。
发展粮食产业是“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的重要方面,要把推进粮食产业发展作为提升粮食经济效益的主攻方向。只有发展粮食产业,挖掘粮食潜能,提高粮食附加值和粮食经济效益,才能从根本上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们的主攻方向,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精深加工。要在推进深加工上谋突破,大力推进粮油深加工和副产品循环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湖南作为稻谷生产第一省和油料生产大省,要重点开发稻谷及食用植物油深加工产品,推动粮油加工向环保、能源、医药、化工等领域拓展。二是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高校院所作用,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紧密型技术创新协作机制。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运用,促进产业升级提质。三是主食产业化。顺应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深刻变革、家务劳动和主食供应社会化以及对主食营养化和安全化的形势,加快推进粮油加工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我省稻谷资源优势,实现由“粮”到“食”的突破,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级的现代主食产业体系。
问: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当前湖南已经或正在做哪些基础性工作?
答:湖南是全国粮食主产省,应该而且完全能够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当前,我们主要是筑牢基础,建设“五大体系”,全面启动“粮安工程”湖南版。实施“粮安工程”,是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结合湖南实际,我们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五大体系”,即:现代物流体系、粮油工业体系、宏观调控体系、监督检查体系、人才科技体系。具体来讲,要努力做到“四个进一步”:进一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促成各级政府一把手从严从实管好“米袋子”;进一步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工作有机构、落实有人员、保障有经费;进一步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粮食供应和市场流通稳定;进一步抓好粮食节约减损,推广节粮技术,提高全民节粮意识。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建立国有粮食收储体系。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的指示精神,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我们将通过扩增规模、完善功能,改善硬件、提升软件等途径,在全省基本建成“网络健全、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国有现代化粮食仓储体系和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及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省储粮承储体系。按照建设“一市一中心、一县一骨干和辐射周边若干一线收纳库点”国有收储体系的思路,重点加强市州中心库、县级骨干库建设,使之成为当地储备粮承储中心、政策性粮收储中心和应急粮保障中心。经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共同组织公开答辩、专家评审,我省已被确定为2013年中央补助地方仓库维修改造资金重点支持省份,各级地方财政也将给予配套支持。我们已经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这项工作将在今明两年内完成。
二是推进粮油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全省现有粮食检验机构24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4家,县级9家。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系统无风险”的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粮油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2013年,中央将我省列为粮油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省,加大中央财政投资力度。我们将按照中央要求,加大地方投入,配置仪器设备、改造基础设施、提高检测能力,为我省粮油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是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保障粮食安全,一方面要加强粮食生产,另一方面要节粮减损。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达到13亿吨。倘若这些粮食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的饥饿人口。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在储存环节,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加之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粮食大量损失。研究表明,我省农户储粮的损失约在8%左右。按140亿公斤农户储粮估算,每年农户储粮损失约11.2亿公斤。因此,从2009年开始,我省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向农户发放标准粮仓、储粮防护剂、科学储粮手册,组织农民培训、构建服务体系,收到良好效果。至2012年,我省已在11个市、36个县(市区)实施专项34万户。今年,我们将在全省22个县实施专项10万户。
问:作为湖南省粮食局局长,您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寄语“世界粮食日”吗?
答:作为主产省的一名“粮官”,我衷心期盼人类告别饥饿,衷心祝愿所有人都能获得充足、安全和营养的粮食!这也是我们从事粮食工作的人的最大心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封 锐
编辑:王娉娉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