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31日讯(记者 周勇军 刘也)10月底,常德“鼓书”进京学术观摩展演及常德“鼓书”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以“击鼓说书”为表演特征的“鼓书”,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一亮相,就引起轰动。
常德鼓书在京举办了3场展演,演出了6个曲种13个传统及新编节目,包括说鼓《打狗风波》、对鼓《男人和女人》、孝鼓《赈酒也烦恼》、三棒鼓《刘海砍樵新唱》、薅草鼓《郎是包谷梗》等,让学术界、曲艺界专家学者与曲艺专业研究生看得如痴如醉,连呼过瘾。
常德是我省著名曲艺之乡,除了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外,“击鼓说书”的鼓书更是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为民众喜闻乐见。“鼓书”包括渔鼓、说鼓、对鼓、孝鼓、三棒鼓、地花鼓、薅草锣鼓、围鼓等。为推动传承创新,近10年来,常德连续举办“鼓书”大王擂台赛,使过去走乡串户、不大被人看得起的“击鼓说书”艺人,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草根明星”。尤其可喜的是,通过连续举办擂台赛,使一大批70后、80后甚至90后鼓书编演新人脱颖而出,改变了传统曲艺后继乏人的状态,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
此次常德鼓书进京展演及相关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说唱文艺协会、中国俗文学学会、北京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等单位主办的,引起80多名学术界、曲艺界知名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说,曲艺是十分重要的艺术文化形式,鼓书是其中历史悠久和传统深厚的有机组成部分,常德通过关注和研讨此类曲艺形式,展示和传扬其独特的艺术风采,总结和探索其有益的传承经验,推动了曲艺科学传承与健康发展,其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勇军 刘也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