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邱钊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长沙农民来说,小城市建设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家园梦。 连日来,记者走访长沙乡镇,欣喜地看到经过统筹规划的乡镇,正呈现出美丽清新的姿态,一幅城乡共生、共荣、共享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
14个中心镇,14朵花。城镇为基础,产业为保障,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让长沙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之路。
茶乡金井
打造长沙首个茶文化乐园
“浙有龙井,湘有金井。”茶叶是长沙县金井镇的传统产业。
家有好茶,如何迎客?金井做的第一步是洗净茶杯子。按照“设施先行,服务配套”的原则,金井集中引进、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路网优化布局、入口节点景观改造、设计茶乡小镇自行车赛道……“家里干净整洁了,客人自然愿意来。”镇负责人说。
今年10月,金井镇建设又有大手笔,拿出第一批30亩拍卖用地,规划用于茶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将建设星级酒店、特产超市、茶会所、茶楼及小型商业住宅、住宿餐饮,打造长沙市第一个茶文化乐园。今后,金井将成为都市人品味茶文化、乐享茶生活的休闲乐园。
“金井还将建设茶文化一条街、茶文化公园、茶文化旅游景点,开茶馆,出茶书,举办茶文化节,人们在这里骑行茶马古道,徜徉美丽茶园,品味特色茶宴,尽享茶的种种乐趣。”新成立的湘丰旅游公司负责人说。
特色茶叶让金井走向腾飞。目前全镇茶叶基地达4.5万亩,茶叶种植、生产、销售带动从业人员25万人。为了提高茶叶品质,近年来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唯一的有机茶试验示范基地——飞跃基地。同时,金井还引进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化绿茶炒青生产线和绿茶精制、包装生产线。
茶香迷人。国庆黄金周,小镇金井共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茶叶销售额达1400万元。记者了解到,依托生态资源和产业资源,金井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今年引进了龙畅金谷农业迪斯尼等7个现代农业项目,预计总投资12.1亿元。
一杯好茶,金井品出个中三味。
渔都乔口
浓墨挥笔“三水”文章
望城乔口地处长沙、益阳、岳阳三地交界处,三面环水。杜甫曾在此写下入长沙的第一首诗《入乔口》。几年前,乔口经济基础薄弱,镇貌衰败。如今的乔口,麻石铺成的街道上,徽式建筑错落有致。十里长街被碧水环抱,垂柳依偎。这就是长沙城乡一体化浪潮中崛起的“乔口渔都”。
乔口是如何重现“长沙十万户,乔口八千家”的昔日辉煌?乔口穷源于水,出路也在于水。乔口产鱼,处于长沙百里水产走廊核心示范区。丰富的水资源是“聚宝盆”、“摇钱树”,乔口充分挖掘利用,挥笔成就“三水”文章。
“水景”文章打造杜甫码头、亲水平台等景观,完成了天井湖、青草湖与集镇相连的三座桥梁,并开展全民植树绿化活动,致力以水景怡人。“水乐”文章着手规划以“文化之渔、快乐之渔”为人文内核,彰显渔都景区田园风貌的渔都乐园项目。大力推进金豆豆项目,加快天井湖水上乐园投产运营,加快团头湖水上运动中心、柳林湖水上主题公园项目建设,致力水乐留客。“水产”文章进一步整合团头湖、柳林湖等水域体系,加快长沙市现代渔业生态示范园建设。同时筹建长沙国际水产城,致力以水产富民。
随着与城市时空的拉近,资本开始在乔口聚集。政府当先行者,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妙用。今年,望城以镇财政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撬动了过亿元的社会投资,“乔口渔都”一期工程——乔口商贸古镇有序推进。
一片好水,乔口“渔都”得兴旺。
浏阳沿溪
精品建镇打造美好家园
沿溪镇沙龙村的一片玉米地里,泛黄的玉米穗散发出浓郁的丰收气息。六七个农民正忙着收割玉米。
望着眼前忙碌的身影,台商吕学贤露出满意的笑容。2011年,吕学贤成立了湖南菁致农业综合开发园,专门从事小水果、药材、花卉的研发和种植,而水果玉米是他从台湾引进的品种之一。今年8月,吕学贤从台湾带来第一批水果玉米种子,试种了15亩田地。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打理,亩产达到了2000斤。
“沿溪的投资环境让我来到了这里,现在更喜欢上了这里。”虽然来这边时间不长,但吕学贤却感受到沿溪的面貌“日日新,月月新”。
城乡建设要出“精品”。沿溪镇提出了“把沿溪作为园区来建设、城市来经营、景区来开发”的口号。一系列建设行动随即展开……沿溪不再是以往的穷乡僻壤,而是成为“小长沙”。
沿溪以菜闻名,蔬菜辐射湘赣市场。记者了解到,以沙龙为核心的蔬菜产业区新增2000亩,直接对接万亩蔬菜核心示范区。今年,沿溪投入了1700多万元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产出的蔬菜有60多个特色品种,并启动了现代农业观光展示旅游中心建设。11月,沿溪将举办第四届金橘节。
一种理念,沿溪打造美好家园。
宁乡沩山
“旅游+农业”成经济“双引擎”
层层叠叠的茶园,气势宏大的密印寺风景区,让人心旷神怡。地处宁乡县西北部的沩山享有“西部小西藏”之誉。集镇深处,延伸出了5条特色街,村民聚集居住在一起后,又将每条街区打造成山货、茶叶等各具特色的街巷。
记者信步来到一家擂茶馆,朴实的女主人正招呼城里来的客人品茶。沩山社区居民苏玉莲告诉记者,“旺季一天能赚300多块钱。”
沩山山山水水,自成一景。旅游和农业是沩山发展的“双引擎”。今年1-9月,密印寺景区游客量达12万人次,与去年同比翻番。农业方面,全乡累计发展茶园15000亩,年产干茶30万斤,茶农人均收入过8000元。
“绿色经济,是沩山发展的主方向。”宁乡沩山乡党委书记蒋改平告诉记者,沩山乡正积极开展建设长沙首个“拒塑”乡镇,以绿色行动践行。
一处名山,沩山引领绿色经济。
相关链接
14个试点乡镇开建363个项目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成榜样”。几天的走访,记者发现长沙14个中心镇(小城市)建设有特色、有基础,魅力凸现。
产业是基础,项目是关键。据统计,今年,全市14个试点乡镇新建或续建项目363个,实现投入209.3亿元。今年全市新建或续建投入过20亿元的项目6个,过10亿元的项目11个,过5亿元的项目18个,过亿元的项目55个。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邱钊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