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群雄 实习生 董韧)又到晚稻收割的季节,宁乡县的农业大镇双江口镇5万多亩稻田金灿灿的,翻滚着的稻浪仿佛在述说着丰收的喜悦。为了来年的丰收,现在该镇上下又谋划着,对全镇的水利工程进行提质扩容。据介绍,今年夏天大旱之后,宁乡大修水利,目前已完成山塘、水库清淤扩容1300多口,新建山塘45口,劳动力投入工日已达32万个。
水库里有村民温暖的记忆
草溪水库有10多口鱼塘,现在双江口镇正在下大力气,准备花两个月时间,清淤20万立方米,以恢复水库的灌溉功能。镇上80岁的村民高鹤仙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也来到水库施工现场帮忙。昨日,他对记者说,当年自己和伙伴们曾在草溪水库上赛龙舟,这里曾留给他许多温暖的记忆。
30多年前,草溪水库承包给了私人经营渔场,每年渔场和周围的农户几乎都会发生“抢水”纠纷。尤其是今年夏天遭遇罕见旱情,水对农田显得尤为重要。镇政府下定决心,将合同到期的渔场老板请出去,并投资500多万元,将水库深挖5米,扩容20万立方米,比原来增加一倍的蓄水量,可以保证周围4000亩良田水旱无忧。村民们高兴地说,这里的渔场即将恢复成水库,到时候又可以到这里来赛龙舟。
挖掘机当接力棒,省钱省时
花最少的钱,把事办好。宁乡花明楼镇的农民在冬修水利时,通过摸索,悟出不少好办法,在水坝清淤时,让挖掘机形成“接力棒”,将淤泥清除,这看似简单的一招,一下就节省了20万元。
三台挖掘机充当“接力棒”,连环清理淤泥,然后就近填土,这就是花明楼镇炭子冲村村民的“金算盘”。可别小看了这样的运作模式,相比机械分散开挖淤泥、装车、运送、异地堆积的清淤方法,它既省钱又省时。
花明楼镇的西山坝处于韶山灌区的尾灌渠,长年累月淤积了10万多立方米泥土,如今淤泥被清理后,40多岁的西山坝逐渐显露出年轻的模样,将直接灌溉5000亩农田。在东湖塘镇,10月初动工的水利建设,到如今已完成三年任务计划的四分之一,共筹措建设资金400多万元。
宁乡县水利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喻起宏介绍,今年受灾严重,大家深刻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大修水利。县里制定了以奖代投的模式,总共投入资金6500多万元,完成山塘、水库清淤扩容1300多口,即使再遇上今年这样的大旱,也能保证灌溉用水无忧。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群雄 董韧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