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乔伊蕾 周怀立
11月上旬,记者来到株洲市教育局教育阳光服务中心醴陵分中心,只见大厅里的留言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下了许多群众感谢的话语。
为了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了解信息、表达诉求,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服务,株洲市教育局于2010年建立了我省首家教育便民服务机构——教育阳光服务中心,集办事指南、政策咨询、信息公开、投诉受理、舆情回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目前,株洲各县市区已成立10个分中心,设立了436个服务点,共受理市民来电、来信、来访等事项4000多件,已全部解答或办结。
翻阅留言本,其中一条留言引起了记者注意:“看到小亮能够健康成长,每天都过得这么充实快乐,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们。”
据了解,小亮(化名)现在是醴陵市阳三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两年前,在一场车祸中他的右腿被高位截肢,只能靠假肢行走。父亲因承受不起这个沉重的打击而离家出走,至今音讯全无,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为了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母亲万般无奈下找到株洲市教育局教育阳光服务中心醴陵分中心求助。通过协调,工作人员为小亮联系了醴陵阳三石小学。学校欣然接纳了小亮,并减免了读书期间全部学费、生活费。
为了方便孩子读书,中心工作人员和学校的老师主动帮母子俩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房子,安顿好他们的起居,同时承担了所有房租费用。看到小亮的母亲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中心工作人员又积极联系学校,将她安排到该校食堂工作,每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中心工作人员还为小亮免费办理了当地图书馆的借阅卡,每到周末,母亲就会带着他去看书、学习。醴陵市教育局也给予小亮特困补助,并号召爱心人士为他们捐款捐物。
在中心工作人员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关心帮助下,小亮一天比一天开朗,母亲也走出了阴霾。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乔伊蕾 周怀立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