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两个富足家庭孩子出走 “新留守现象”不容忽视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雷昕 赵玲 黄定都 编辑:高芹 2013-11-20 08:47:43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13日,长沙市工读学校,教室后面的黑板上醒目地写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实习记者 李健 摄

  孩子们,你想对父母说点啥

  父母们,你想对孩子说什么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因为忙碌奔走,而忽视身边的孩子。今天,在这里,我们将为你开辟一片爱的专区,你可以@三湘都市报官博或拨本报热线96258参与。

  每一位爸爸妈妈,如果你心疼孩子,心怀愧疚,你可以@三湘都市报官博“宝贝,我想对你说”。

  亲爱的小朋友,如果你感到孤独,渴望关爱,你也可以@三湘都市报官博“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如果你有纠结或温暖的亲子故事、亲子秘笈,也请拨打96258告诉我们,我们将走近你,倾听你的故事。

  10月28日,为见爸爸,衡阳11岁女孩自导自演绑架。她非孤例。

  “新留守现象”再次引人关注时,更多故事浮出水面——

  就在当月的长沙,两名同校的初中生相继出走。

  与衡阳女孩如出一辙的是:三个家庭,生活都相对富足,但父母对孩子相对关爱较少。

  更严峻的现实,在长沙市工读学校本部就读的“问题少年”中,75%左右是“新留守儿童”,物质充裕,关爱匮乏,是他们身上的共性。

  1

  不解的心结

  看见爸爸的身影,他拔腿就跑……

  10月7日18点22分,初三女生周小平出走前,在QQ上对同学说:“明天离家出走,不去学校,别跟别人说这事。”这是她离家前的最后一句话。

  10月8日,她的座位果然空了,而留在周母印象中的是“一早正常上学去了”。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时,周家乱成一窝蜂,父亲周忠紧急请假回家,所有亲戚出动全城找寻,仅寻人启事就贴了200份。

  周小平出走后的第三天,她曾经的同班同学李龙也离家出走了。

  当晚,李龙的父亲李明在超市里找到正在玩游戏机的他。看见爸爸的身影后,李龙拔腿就跑,就此消失在人海。

  10月15日,报警后的李明在报纸上看到同在找孩子的周忠,两个陌生的家庭第一次有了交集。他们相约见面,试图找寻线索,但最后证实不是相约出走。

  直到16日凌晨2点,周小平自己坐到了家门口;同一天,幸运的李家也在网吧里找到了李龙。

  2

  缺失的沟通

  即使打他,他都一言不发

  李龙出走的日子里,一直游走在长沙各网吧玩游戏,饿了叫快餐,困了就蜷缩在椅子上睡;周小平则到岳阳、广州、肇庆玩了一大圈……

  直到李龙回来,李明也没想明白儿子的内心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原来离家出走,他说是不想读书,可现在退学了,为什么还要走?”这名父亲难掩忧伤。周家也感慨,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几乎一无所知。

  周小平的叔叔周武坚持认为,她的出走,“也许是父母没有照顾到叛逆期孩子的心理和感情。”

  周忠从事机械装配工作,每天早上6点出门做事,晚上10点回家休息。周母没有上班,“麻将”成了日常消遣的主要方式,很多的日子里,吃完晚饭,周母出门“砌长城”时,周小平一个人在家。

  李明回忆,儿子从小就有逃课去玩、擅自拿家里钱的坏毛病。每次被家人发现后,李明都会先二话不说,将孩子打一顿。事后,李明很惭愧地表示,自己平时确实很少陪孩子。

  两个孩子都很少与家人沟通:在说起周小平时,周忠用了“宅女”这个词——一进家门就呆在房里;李明更是恼怒,“即使打他,他都一言不发。”

  3

  忽略的关注

  物质上从不吝啬,心灵上却很少交流

  “很少陪孩子”的同时,这两个家庭在孩子的物质需求上都从不吝啬。

  周小平读5年级时,家里就给她买了电脑;周小平要2000元/台的跑步机,她一开口,母亲就买来了,每个月150元的零花钱从不打折……

  周母对女儿的生活一无所知,直到女儿出走后,周母才在女儿的柜子里翻出了数十张游戏充值卡,价值人民币1700元。

  在另一个家庭,因忙于生计,李明更没时间和孩子多说话,但在初二时就给他配备了电脑,“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学习好,人品好就可以了。”李明说。但儿子从两年前开始沉默寡言,很少和家人袒露心声。

  直到两个孩子相继的出走和归来后,两家父母才想到要改变点什么。

  如今的周家,周忠坚持每天都回家吃晚饭,周母也不出去打麻将了,“多抽点时间陪孩子”成了夫妻俩的共识。

  李明也开始耐着性子,不再动辄打骂,甚至连“为什么出走”这样的问题,他也一直藏在心底没有说出口。

  他现在最大的希望是:慢慢和儿子沟通,然后送他去一所适合他的学校。(为保护未成年人,所有当事人均为化名)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雷昕 赵玲 黄定都

  数据

  七成问题孩子是“新留守孩子”

  “虽然身边有父母的陪伴,但因家长很少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孩子仍与留守孩子一样缺失精神关爱,这就是新留守现象。”长沙市工读学校副校长陈树柏说。

  工读学校专门接收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俗称“问题少年”),对其进行矫正和教育。自2004年重新办学至今,这所学校已接受教育问题学生2100人,每年新增受教育学生有300余人。

  目前学校本部共有128名学生,“这里的孩子有七成属于‘新留守孩子’,都是因父母平时心理关爱不够导致孩子变得叛逆和封闭,最终无法管教才送到了这里。”陈树柏说,来这里的孩子几乎都不与父母沟通,很反感甚至排斥与父母亲说话。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更多习惯于求助网络和身边的同龄人,因此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地引导,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最终成了人们眼里的“问题孩子”。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雷昕 赵玲 黄定都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