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兴刚:“要让村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业忠 编辑:高芹 2013-11-24 09:03:37
时刻新闻
—分享—

  杨兴刚来到雷许真家里收新农合和新农保费用。向民贵 摄

  通讯员 向民贵 符永明

  本报记者 彭业忠

  【事迹】

  60岁的杨兴刚,是泸溪县兴隆场镇巴斗村党支部书记。

  从1999年当上村支书开始,杨兴刚带领村民,用8年时间在海拔近900米的高山险壁上,修通了一条4.2公里的“天路”。为了修路,杨兴刚卖掉了自己家里耕牛,把积攒给儿女的学费钱也偷偷拿了出来;不仅用掉了自己做生意赚来的10多万元,还悄悄贷款4万多元,最终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的愿望。杨兴刚还为村里争取到了多个项目,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的目标;全村实现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一万多亩。村里的产业逐渐形成规模,种植辣椒160多亩、烤烟200多亩,发展养殖户20多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700多元,迅速增长到3738元。

  杨兴刚先后8次被评为州县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杨兴刚被评为“感动湘西人物”,并获得省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现场】

  11月19日,初冬的阳光,温暖而明媚。记者再次前往素有“泸溪的西藏高原”之称的巴斗山村采访。采访车沿着泥泞的盘山公路缓缓前行,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村支书杨兴刚正行走在“天路”上。

  “老兴支书,你这是准备去做什么?”车停下后,记者问道。

  “正要去第三村民小组收新农合和新农保的费用。”让在公路边的杨兴刚,用嘶哑的声音答道。

  杨兴刚所居住的寨子,在半山腰,是第一村民小组。要去山顶的第三村民小组,需要走2个多小时。

  我们调转车头,带上杨兴刚一同前往。

  车行41分钟,一个漂亮的寨子,展现在我们面前。只见两层小楼交相辉映,水泥硬化的村间道路不断延伸,干净的溪流穿村而过,耳边不时传来的音乐声让人沉醉。

  “现在这一切,都要感谢兴刚支书,通了‘天路’,我们的烤烟和辣椒等土特产可以运出去了,外面的钢筋水泥可以运进来了,这‘一出一进’可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了”。看见记者,村民杨通富一脸乐呵呵地说了这番话。

  今年,泸溪县兴隆场镇实行“网格化”管理,村支书不仅要负责本责任区工作,还要统筹全村,当下正是新农合和新农保收缴费用的时期,巴斗山村民住得比较分散,真是难为了村支书杨兴刚。

  “农村人,走惯了,这都不算什么。为了能够让每一位村民都享受到国家现在的好政策,我再累都开心。”杨兴刚嘶哑的声音,令人动容。

  身患喉癌的杨兴刚,每年都要定期去长沙检查。杨兴刚没有顾虑自己的身体,脑子里都是村里的工作,没有一句怨言。如今,巴斗山村的新农保和新农合的参与率,都是100%,位列兴隆场镇11个村(社区)的第一位。

  “今年巴斗山通往凤凰县的公路已经修通,县公路局已经完成招标,明年开始硬化,到时从我们村到凤凰县城只要40来分钟,我一定要让山里的村民都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杨兴刚的话语里,充满了坚毅和深情。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业忠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