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零时,全国假日办公布了3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备选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很多网民称,尽管民意调查是种进步,但遗憾的是这3套方案都不那么让人满意。纵观这3套方案,无论作何调整,都是在法定节假日的已有存量上做文章。但是随着人们休假需求日益旺盛多元,仅在存量上做文章,恐怕仍然是众口难调。
黄金周长假调休为人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假集中旅游,造成景区景点人满为患,安全隐患突出,旅游幸福指数降低。对此,我们迫切需要换种心情看长假。与其通过裁减长假日、提高门票价格,像房地产限购、限贷一样“限玩”,不如鼓励更多人自己做主、休闲度假。国家放假要科学、合理,国民休闲也要自我做主,学会“休闲”、适当“消遣”、自主“游玩”。
关键词1 不变
春节长假不变 七天雷打不动
在这3套方案中,第一套方案(A方案)春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国庆节放假3天,不调休,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3日,逢周末顺延。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逢周末时周一补休。
第二套方案(B方案)春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国庆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5天长假,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5日。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节假日逢周三时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逢周二、周四时,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3天小长假;逢周六、周日时周一补休。
第三套方案(C方案)春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国庆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7日。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节假日逢周三时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逢周二、周四时,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3天小长假;逢周六、周日时周一补休。
这3套方案,共同之处是维持春节长假不变,确保中华民族最重要节日的7天黄金周“雷打不动”。
关键词2 改变
长假不增反减 挪假情况减少
这已经是全国假日办第二次就节假日调休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在之前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恢复“五一”长假曾是不少网友的心愿,一些专家也建议恢复“五一”长假来分担另外两个黄金周的压力。但在这3套调整方案中,长假不增反减成为最明显的特征。不仅“五一”长假了无踪影,“十一”长假也在A和B两套方案中分别被缩短至3天和5天,仅有春节“黄金周”在三套方案中均幸免被调整。
相比之下,之前广受质疑的“挪出来的小长假”在这3套方案中的改观最为明显。3套方案中都明确保证了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个节日放假一天,并降低了“挪假”出现的几率,在A方案中甚至明确提出除春节长假外其他节假日均不调休,而在B、C两套方案中,也仅在节日恰逢周二、周四时进行调休。
规则更加细化,弹性略有增加,各套方案都在尽力避免因调休而导致的混乱模式再度出现。但如此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问题,例如不调休可能会导致“单蹦”节日的增多,反而使时间安排更零碎。而且,在B、C两套方案中依然存在着挪假“风险”,“混乱时间模式”未从根本上被杜绝。
关键词3 无奈
三选一让人很无奈 网民期待强强联合
自从黄金周制度实施以来,怎么放假就一直是众口难调的热门话题,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闲愁”。这3套方案在27日零时公布,迅速成为最热门话题,在多个网站上网民投票超10万。网民投票结果较为一致,支持率最高的是C方案,超过50%的网民选择。
然而,此次方案“三选一”的方式却让人略感无奈,网民更多的反馈是“哪个都不合理”。“AB方案,硬生生地把国庆7天长假取消了,以后我们找什么时间出门旅游呢?”“大家选得最多的C方案,和目前的放假安排基本没有区别,还可能少一个小长假。”不少网民认为这样的方案实际上是倒退了。
为群众提出多样化选择,并按照年龄层次和职业来进行意见调查凸显政府部门的诚意和按照民意改进的决心。但在拿出方案征求群众意见的同时,不仅要调查群众的选择倾向,更要为群众打开表达意见的通道,充分考虑并吸收群众的合理意见与建议,在改进方案中有所体现。
一套成熟的节假日调休方案不应简单以“三选一”的方式来进行定夺,而应以科学的调查将三种方案中的优势“强强联合”,从而形成最优方案。我们期待将民意融入最终方案之中,而不要让“三选一”变成“三缺一”。
关键词4 增量
春节七天实在太紧 休好假还需做增量
纵观这3套方案,无论作何调整,都是在法定节假日的已有存量上做文章。但是随着人们休假需求日益旺盛多元,仅在存量上做文章,恐怕仍然是众口难调。事实上,无论是从百姓的实际感觉来看,还是从国民的文化习惯上来看,目前的法定节假日安排并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就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来看,目前的7天休假似已非常充分,但如果去掉路途奔波、围炉守岁、走亲访友所占用的时间,真正可以用来休闲的时间并不多。而“黄金周变黄金粥”现象也足以证明,假如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全社会的休闲需求就不至于以惊人的程度集中释放出来。
从法理上说,休息休假权是写入《宪法》的公民权利,休假制度也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现行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是2008年实施的,时隔6年,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果有目共睹,而本着“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节假日调休方案也应该在增量上多做文章。
节假日调休方案的增量,既可以体现在天数上,也可以体现在方式上。近年来,每到讨论节假日调休方案众口难调之际,对“带薪休假”的呼声就一路高涨。但是从目前的国情看,带薪休假真正落实还有诸多障碍。例如,员工可以自由选择休假时间,但是生产旺季需要加班加点;家长可以自由选择休假时间,但是子女在校的学习进度不能打乱。相比之下,增加法定节假日比落实“带薪休假”要容易得多,这从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呼声也可见一斑。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休假制度不可能一步跨越到高福利社会的水平,而只能将其作为发展方向。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需要充分测算“多放一天假”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效应,从而为做好法定节假日的增量文章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让公众真正能够享受到假期延长带来的福利。
专家观点
天数固然重要
质量更待提高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休闲学专家楼含松:人们期待更多假期,说明国人的休假需求很大,这和当下大家工作、生活压力巨大以及对精神追求更多密切相关。国家设置公共假日时不能只关注假期本身,更应该考虑传统文化习惯。譬如春节时人们需要回家走亲访友,那就可以提前几天放假,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
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潘立勇教授:我国现有的公共假日,从国际上来说并不算很少,处于中等位置,但人们感觉休不够,关键还是假期质量不高,合理、自由安排休假的支配度不够,是一个怎么利用好的问题。
长假不应该过度鼓励。长假使休闲需求集中释放,使景区承载了过度的生态压力,带来了假日经济的虚假繁荣和大量的社会问题,而不是一种体现人文性、合理性的休闲经济。最根本的还是要完善带薪休假制度,让国人能够自由地使用休假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休假的意义。
他山之石
欧美休假不靠“拼”
美国 联邦节日过半在周一
论天数,美国联邦法定的全年节日不算多,只有10天,分布比较平均。比较有特色的是,美国联邦法定节日中超过一半都列在周一,可与前一个周末连起来形成“黄金周末”,此类小长假是很多人每年休假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拥有带薪度假和带薪节日的上班族约占77%。
德国 假日总和超过150天
在德国,休假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就业权、名誉权一样,神圣不可侵犯。除每周5天工作制所带来的全年104天周末休假之外,每人每年还享有至少24个工作日的带薪休假,再加上法定节假日,假日总和超过150天。德国政府一向鼓励人们带薪休假,对自动放弃带薪休假权的员工不予经济补偿。如果员工在一年中没有休满假期,剩余的带薪假最晚可在次年的3月前休完。
荷兰 假期漫长但无需“拼”
对欧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每年夏季的七八月,欧洲许多国家都进入假期,全体进入“休闲模式”,人们纷纷离开办公室,一去就是一个月左右。不过,虽然假期时间漫长,但荷兰人却无需“拼假”。这是因为,荷兰的劳工法律和行业协议等,对不同工种的人都给予了清晰而明确的休假规定。以媒体行业为例,荷兰记者或编辑每年享有25个工作日的带薪假期。
芬兰 工作满一年可享30天带薪假
芬兰的公共节日多为传统宗教节日,其中一些设在周末,另一些有固定日期,人们“赶上哪天休哪天”,政府不会调整或合并节假日。要想出个远门、痛痛快快玩一趟怎么办?很简单,可以利用带薪年假。芬兰2005年开始实行的《年假法》规定,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的在职员工,工作不满一年可享受24个工作日的带薪年假,满一年者则可享有30天。
法国 被贴上“最悠闲国家”的标签
一位法国朋友给记者算过一笔账:2013年共365天,除去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后的工作日为251天,他的带薪休假时间为30天,实际工作221天。加上从2000年起实行的“一周35小时工作制”,法国被贴上“最悠闲国家”的标签不足为奇。他告诉记者,法国人的工作时间在欧洲国家中可能算少的。对于一位中国留学生提出的“法国人假期太多”的问题,法国经济、财政和外贸部长皮埃尔·莫斯科维奇给出的解释是:“你们有一天也会发展到这个阶段。”
连线湖南
国庆长假如果取消
旅游购物恐受影响
本报讯(记者 李金)27日零时,全国假日办公布了3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备选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十一”国庆7天长假是否保留是焦点之一,3套方案有2套都拟将国庆7天长假取消。但国庆7天长假一向被商家和市民视为旅游、购物的黄金周,一旦取消,旅游和零售业恐受影响。
关于国庆放假,第一套方案给出的是国庆节休息3天,固定假期是10月1日至3日;第二套方案是国庆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5天长假;第三套则和现行方案一样,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7日。
国庆7天长假,出游的、购物的往往爆棚,形成我国特有的黄金周盛况。今年国庆黄金周,长沙全市共接待游客7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9亿元。倘若取消国庆7天长假,相关行业难免会受影响,不少旅游公司和零售巨头都表示担心。
“国庆黄金周是我们旅游行业的重头戏。”宝中旅游公司总经理李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还有“五一”长假,现在就只有“十一”了,很多市民都攒着钱趁国庆出游。“尤其是想长线出游的旅客,假如只有三五天根本去不了,短线的平时周末就可以去。那我们的业务下降一半都不止。”
除了旅游公司,零售行业也忧心忡忡。步步高集团市场部的王经理告诉记者,公司每年都将国庆长假当作重大促销节点,大搞让利优惠活动,以吸引消费者选购。“每年国庆我们集团的营业额都不错,如果取消的话势必受到影响。”和步步高一样,通程、友阿、沃尔玛等零售巨头每年都争先恐后地瞄准国庆黄金周大力促销。一旦取消国庆长假,商家则失去了一个促销良机。
对于按部就班上班的基层公务员于舜来说,“十一”是旅游的好机会,往年他都带着女朋友去旅游,今年去了九寨沟,花了七八千元。“一旦真被取消,自己只能宅在长沙周围,想花钱都花不出去!倒真省钱了。”
时事辣评
读懂“逢假必吵”背后的民生
罗晓星
昨日凌晨1时临睡前,笔者在微博上刷出了假日办公布的3套方案,不知是否大脑比身体睡得早,逐字读完了3套方案后,愣是没弄懂到底咋放假。一觉醒来,琢磨了大半天,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问我国庆节到底放3天、5天还是7天吗?在这种单线条的解读下,方案C成了不二之选。然而,由于方案C与现行方案也没啥大区别,突然就让笔者觉得费这么大劲儿“钻研”方案的自己,特傻。
或许大部分选择C方案的网友也是无奈之下作出“次优选择”,其中无不折射出多数民众对长假的需求和依赖。当然,还需看到,仍有不少人支持“不折腾”的A方案和“少折腾”的B方案,这恰恰说明,人们对假期的诉求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进而催生了“逢假必吵”的现象。
假日办能在调休安排上举行民意调查,主动冲破行政指令与坊间声音的隔阂,这自然是一种进步。但仍需强调的是,如果不能读懂“逢假必吵”背后的民生,无论出台多少放假方案,都会引起“换汤不换药”的质疑。就当下而言,笔者相信“不调休,要长假”是多数人的朴素愿望。纵使“众口难调”也不宜摆出“你爱吃不吃”的态度,能否让其得偿所愿,考验着决策层的智慧。
当然,公众一面吐槽频繁调休,一面又难舍长假的矛盾心态,实则因带薪假期落实不力所致。劳动者维权意识不足自然是主观原因,但雇员与雇主权利的不对等更是客观阻碍。让工会力量强大起来,让刚性制度硬起来,让法律执行力发挥出来,雇员才敢大胆地提出休假申请,雇主才不敢违背程序正义。只有“集中式”休假出游的热度减退,民众有品质、有尊严的假期才能突围。
网友微评
@路痴小平平:现在大家工作压力这么大,而且很多都是在异地工作,亲人团聚很不容易,是应该多放几天。
@恨水无涯:春节假太短,现在离家远的人很多。春节的时候回家和返程的票难买……买上了也在家待不了几天……都说“常回家看看”……可是怎么回……
@红透的葡萄:年年借周末,就不能不调,纯休7天、5天、3天?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金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