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新农村建设从无到有。 王照云 摄 建设中的沅陵新城。 王照云 摄
沅陵县委书记刘志良(左)详细了解森达化工厂房建设情况。 郑佳 摄
在茶文化旅游节及国际龙舟邀请赛开幕式上,沅陵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龚琪(左一)从中粮集团总裁助理、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顾问朱福堂手中接过“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的牌匾。 郑佳 摄
龙兴讲寺。 王照云 摄
近年,沅陵县投资2亿元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2011年7月,入驻园内的沅陵辰州磁电高科有限公司投产,产品远销荷兰、日本和台湾等地。图为该厂员工在制作电子元件。 郑佳 摄
李顺礼 李青松 陆丹
初冬时节,行走在沅水河畔,产业园里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建设正开足马力,如火如荼,乡村中农村城镇化新面貌建设正加快步伐,田野里农业现代化的号角在奏响发展序曲,干群心中旅游产业化的决心和信心坚定不移……沅陵加快推进“四化”建设的滚滚热潮令人振奋。
近年来,沅陵县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按照“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改善、文明提升”的总体工作思路,突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全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围绕“四化”建设,沅陵上下齐心协力攻艰克难,奋力前行。2013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6.1亿元,同比增长11%;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3.3亿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7.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5.65%;预计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亿元,同比增长36.8%;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8亿元,同比增长13.1%。
数字让人欣喜,数字后面波澜壮阔的涅槃之旅更引人探寻。
新型工业化——
突出“一园三区”建设,力促产业转型发展
近年来,沅陵县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当作提升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要务。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五分之一强、五大支柱产业加速壮大、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逾六成、工业税费收入占县级财政收入70%以上。2012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6家,产值过10亿元的规模企业3家,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企业10家。
“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工作理念,突出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园区建设工作重点,着力打造有色金属采掘加工、水电、新能源新材料、农林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谈起转型发展,沅陵县委书记刘志良见解精辟,思路清晰。
工业要发展,布局是基础,平台是关键。沅陵县提出重点抓好 “一园三区”平台建设。即县“两新”产业园、辰州工业新区、五强溪和麻溪铺工业新区。近期集中力量发展“两新”产业园和辰州工业新区。
围绕争创省级工业集中区的奋斗目标,该县加快了“一园一区”的建设步伐和投入力度,今年“两新”产业园基础建设投入已达1亿元,主要是调整、扩大规划和建设标准厂房,辰州工业新区投资已达3000万元,主要是建设路网,今年预计“一园一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达3亿元,力争3-4年投入10亿元,基本完成这两个园区的承载功能和规划布局,力争到2015年进入园区的企业达到25家,工业投入达到20亿元,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
以“两新”产业园为依托,槽式太阳能热发电设备、钒系列蓄能电池、软质铁氧磁体等新兴战略产业,在“两新”产业园逐次展开。青山电动、五金电子产品生产项目、空心杯微电机建设项目、钒氮合金项目陆续入园生产。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该县着力矿产品加工提质,支持辰州矿业投资3.5亿元,实施了沃溪坑口技改竖井项目、自然深部勘探等6个项目,提高其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到2017年企业上市十周年时公司总产值过100亿元;积极扶持中国黄金集团柳林汊矿区、西澳公司加快黄金储量勘探,扩大产能;推动金石公司年产10万吨硫酸及系统余热余压综合利用项目技术升级。同时,着力水电扩容,五强溪电厂30万千瓦的扩机增容项目正在进行预可研;凤滩电站4台老机组改造,已完成1台;高滩电厂3.3万千瓦的扩机增容正在论证中;这些项目全部完成后,全县能新增发电能力67.8万千瓦以上,水电行业年产值可望突破50亿元。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沅陵县还依托全县丰富的茶叶、鱼、油茶资源,不断拉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该县以“两茶一鱼”项目为突破口,突出农业加工新技术的引进,突出新工艺的应用,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加工能力强、品牌知名度好、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企业群体正在加速形成——进庄食品年产3000吨食品精深加工项目、沅陵农腾农业科技有限开发公司年产5000吨茶油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干发茶业和辰州碣滩茶业的年产各1万吨精制有机茶生产项目、飞天昌公司的年产1万吨鱼类系列绿色休闲食品加工项目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两茶一鱼”产业正在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农村城镇化——
突出“两桥一路”建设,加速城镇提质扩容
8月2日,施工人员冒酷暑、战高温,正在紧张有序对太常酉水大桥10号桥墩的桩基操作平台进行搭建。全县人民关注的重点工程太常酉水大桥的桩基作业操作平台开工搭建,这标志着太常酉水大桥的施工建设全面展开。
这座全长975.4米、投资1.6亿元的酉水大桥是该县按照“提升城北、拓展城南、发展城西、建设工业新区”总体思路,提出的“两桥一路”战略项目之一,是扩大县城规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除了酉水大桥这一项目,该县还筹资7000万元开建1.5公里龙兴路一期工程,启动龙兴路二期工程和沅水二桥前期筹备工作。10月13日,沅陵县“两桥一路”建设重点项目——龙兴路建设工程举行开工典礼。龙兴大道将成为城南新区的主干道,与周边区块共同组成城南新区,将对县城的提质扩容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总投资1.5亿元的凤鸣大道西延工程今年11月正式开工,该建设项目是县委、县政府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具体体现,对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有着重要举措;文体中心项目建设前期征地、招商引资和通水通电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将于今年12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该县还力争三年内完成县城背街小巷的改造,并提出以老百姓为主力进行社区自治,积极维护整体形象,提升文明程度。
同时,继续实施社区“双百”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酉水白田段河道综合治理、沅凤公路和张沅公路两个出城口、城北滨江大道东延西扩、古城南路改造、城南沿江大道改造、城南自来水二厂等县城“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抓好街心花园周边、兰波山水城、御鑫城、凤凰景城、北京公馆等“十大”房地产示范工程建设。
近年来,该县围绕“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建制镇和特色乡集镇为重点,以其他乡集镇为支撑,以城带乡、城乡协调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城镇规划编制,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努力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坚持“提升城北、拓展城南、发展城西、建设工业新区”的思路,与大汉集团、中交隧道集团、市水务投精诚合作,大力实施“两桥一路”建设,加快县城扩容提质。以7个建制镇和二酉、借母溪、火场3个特色乡集镇为重点,同步推进其他乡集镇开发,加快小城镇开发。按照“示范带动、稳步推进”原则,重点抓好官庄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
官庄镇聘请了湖南中大设计院,高起点编制了《官庄镇城镇总体规划》和《官庄镇城镇建设详规》,突出现代文明和湘西民俗相互交融的风情特色,规划了“一心两轴三片多组团”空间布局、“一环二横三纵”路网结构。目前,累计完成投资5.3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到2.6万人,全镇城镇化率达到51%;七甲坪集镇新区开发进展顺利,已完成了供水管网、排污管网、营销中心、雨花溪三桥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平整、道路硬化和雨花溪二桥建设也已进入扫尾阶段;借母溪乡出台了《关于加快促进全乡小城镇建房工作的决定》,从今年开始,该乡将每年力争完成小城镇建房50栋,并率先在全县推行村镇建筑工匠持证上岗制,对全乡近百名建筑工匠进行了统一培训、考试,为合格的80余名建筑工匠颁发了资格证书。同时,该县突出抓好二酉乡、明溪口镇小城镇开发,加快麻溪铺、马底驿、楠木铺等国道沿线乡镇集镇建设。
农业现代化——
突出“两茶一鱼”产业,做大产业集群规模
6月15日,总投资1.2亿元的沅陵县辰州碣滩茶业产业园奠基。这是沅陵县委、县政府打造“两茶一鱼”农业产业化主题战略的第一号工程,更是打造湖南绿茶中心、武陵山片区茶叶中心的重要战略举措。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精加工茶叶2万吨、深加工茶叶800吨,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以板块化布局做大产业集群规模,着力建设高效特色产业板块。”沅陵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龚琪如是说。
沅陵县按照“抓重点、创特色、促全面”的思路,主攻茶叶、油茶、水产“两茶一鱼”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工业原料林、南竹、蔬菜、畜牧、板栗等优势产业。目前,全县茶叶基地形成四大产茶片区,油茶基地开发形成“一群二带”格局。全县茶园面积8.3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4万亩,今年春茶产量1200吨,茶叶综合产值1.2亿元;油茶基地总面积9.2万亩,其中新建优质油茶地2.28万亩。
11月21日召开的2014至2020年沅陵鱼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讨论会上,沅陵县首次提出把合理利用水域发展生态渔业的科学决策写进沅陵鱼产业发展规划。根据新规划,沅陵在逐步退出或严格控量网箱投料养殖方式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养殖库区、溪塘生态鱼,并决定就地建立大型鱼产品交易市场,打造中国西南鱼产品集散中心。鱼类养殖形成了以五强溪库区大水面养殖为主,中小型水库、山塘养殖为辅,兼顾名优鱼类保护和繁育的养殖新格局。目前,该县网箱养鱼4.1万口,水产品起水量2.5万吨;建成蔬菜基地3200亩,工业原料林总面积25.2万亩。
围绕“两茶一鱼”主导产业,沅陵县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县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11家。预计今年,该县实现农业综合总产值2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4元,其中“两茶一鱼”产业实现产值4.86亿元。
在大力推进基地建设的同时,沅陵县还十分重视市场营销和名牌建设。每年都会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世博会、各种节会、年会等加大企业宣传力度,已成功打造了“干发”、“碣滩”、“绿茶烤鱼”、“朝慕思”、“进庄”、“湘西黑猪”等知名品牌,企业知名度、产业覆盖面、产品市场率不断提高。“湘西(大合坪)黑猪”列为国家地理证明商标,“湘西牧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湘西(大合坪)黑猪”保种场,“碣滩茶”被列为国家地理产品保护标志,“碣滩”、“干发”、“五溪湖”、“朝慕思”、“进庄”、“五溪”、“土嘉王”列为湖南省著名商品和名牌产品。沅陵碣滩茶在省内外开设专卖店、批发店近200家,成功进驻阿波罗商业广场、友谊商城、平和堂百货等知名商城,并远销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国。
旅游产业化——
突出“一点四线”开发,打造湘西旅游“金三角”
蛟龙如云的龙舟竞渡,锣鼓喧天的呐喊助威,香醇四溢的碣滩茶香,遍及县城的欢乐人群……
6月15日至17日,中国·武陵山(怀化·沅陵)第二届生态茶文化旅游节暨中国·沅陵传统龙舟国际邀请赛在美丽的山城沅陵沅水之滨成功举行。一场传承千年的民俗盛典,伴着浸透千年历史的缕缕茶香,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和沅陵本土数十万客商游人前来观看。
近年来,沅陵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文化旅游经济强县,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决策。确立了“旅游活县”战略和“一点四线”的发展思路,成立了沅陵县旅游产业协调工作委员会,把旅游产业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年终绩效考核内容,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县政府投资组建了怀化市首家文化旅游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归集、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搭建投资平台,通过市场运作盘活资产,引进资本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该县着眼于打造湘西地区旅游“金三角”,坚持构建县城中心点、县城—酉水凤滩、县城—借母溪、县城—五强溪沅水、县城—官庄—齐眉界—杜家坪“一点四线”旅游布局,狠抓龙兴寺、凤凰山、河涨洲、二酉山、酉水画廊、凤滩、借母溪、五强溪黄金风情古镇、官庄、杜家坪等景区景点建设,精心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游客服务中心、星级宾馆、农家乐、旅游特色商品等旅游配套建设,不断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全县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创建了国家3A级景区5处,2A级景区1处、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点3处,打造国家级旅游品牌4处,省级品牌4处,培育星级饭店5家,成立旅游公司12家。
该县并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利用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沅陵旅游整体形象,举办茶文化旅游节暨传统龙舟国际邀请赛、湖南首届山水运动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宣传、推介沅陵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拓展营销空间,在长沙设立了沅陵旅游办事处,深化与张家界、凤凰的合作,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拓宽旅游客源市场,开展“广告互换、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跨区域合作,全方位、多视角地宣传推介活动,推动沅陵旅游产品走出山门,走向省内外市场。
一系列的举措使沅陵的对外形象日益提升,先后获得“中国传统龙舟之乡”、“一生中要去的66个文化旅游大县”、“新潇湘八景——酉水画廊”、“中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百强名县”等旅游名片。预计今年,全县接待游客23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3%。
“争当怀化排头兵、进入全省30强、实现全面奔小康!”在今年10月14日召开的沅陵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上,县委书记刘志良代表县委提出了沅陵县今后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这也是怀化市委书记张自银多次来沅陵调研时的殷切期望。如今,沅陵的干部按照这一目标,真抓实干,砥砺前行。
东风劲催,马蹄声急。在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声中,沅陵经济社会发展的车轮,向着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新征途上疾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顺礼 李青松 陆丹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