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决战沅水的“桃源速度” 桃源水电站建设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龙文泱 周湘云 罗永常 编辑:王娉娉 2013-12-06 10:22:42
时刻新闻
—分享—

  桃源水电站鸟瞰效果图

  龙口搏击 傅光正 摄

  施工中的电站厂房傅光正 摄

  龙文泱 周湘云 罗永常

  项目名片

  桃源水电站工程总投资近30亿元,是沅水干流梯级开发的第14级(最末一个水电开发梯级)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该电站为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发电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时,采用9台单机容量2万千瓦的贯流式机组,平均年发电量7.93亿度,年发电利用小时数4404小时。

  一个大〔Ⅱ〕型水电站,从立项到实现发电需要多少时间?

  申报审批、移民拆迁、工程建设,任意一个程序都可以拖上三五年。

  而常德市桃源县委、县政府给出的答案是:3年2个月差1天。

  随着今年10月30日20时5分,首台机组一次并网成功;11月3日20时,水电站完成72小时试运行,进入商业运营——桃源人用只争朝夕、大干快上的实干精神,打造了水电站建设的“桃源速度”。

  全县聚焦的工程

  半世纪建站梦想终实现

  自从2010年8月31日桃源水电站工程获得核准,其建设成了全县百姓关心的大事。水电站所在的县城漳江镇双洲附近,经常围满了观看水电站建设的居民。尤其是筹建动工、大江截流、船闸通航、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几个关键节点,更引发了万人空巷的局面。

  一座水电站,牵动全县人民的心,其实是触动了桃源人埋藏在心里多年的愿望:不受水患之灾,平安和乐度日。桃源人爱沅水,这条融入他们生命的河流西来北走,滋养了“世外仙境”,赋予这座南方小城繁荣与多姿。而就像硬币有两面,桃源最大的县情是水情,最大的忧患是水患。

  据史载,在公元276-1988年的1712年间,沅水发生的大水灾就有113次。水患一旦来临,全县受灾,县城漳江镇更多次被淹。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桃源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曾掀起两次水利建设高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县城修建了16.9公里长的漳江垸大堤、沅水漳江大桥、大江截流等工程,在沅江漳江段(沅水菉萝坪至潼船洲段)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水患仍然难以根治。

  能不能在沅水桃源县城至陬市段建一座水库呢?此前,多任县委书记曾提出这一设想,但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

  直到2009年,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院专家组经过勘测认定,沅水桃源段具备兴建水电站的硬指标。2010年,桃源县委、县政府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水电站的立项到审批工作,为饱受水患困扰的桃源人带来福音。“桃源水电站工程是沅水梯级开发的最后一级,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发电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时,平均年发电量7.93亿度,年发电利用小时数4404小时,建成后每年将有3亿多元的发电收入,创税6000多万元。工程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拆迁与建设同步

  真诚化解“天下第一难事”

  跨过了千难万难的审批关,桃源县紧接着面临“天下第一难事”——移民拆迁。桃源水电站有大小移民专项工程215个,其中投资30万元以上的有65个,涉及7个乡镇所属的52个村(居委会),淹损公路桥涵、水利、电力、广播电视等设施近300处,线长面广,项目繁杂,涉及人口多,并且拆迁与建设同步进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桃源建设史上最难的一次。

  很多人不愿离开故土,少数人把“拆迁”当做发财的机会,要兼顾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实在不易。怎么办?桃源县协调指挥部一再强调,要吸取外地拆迁工作的教训,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坚决禁止“强拆”、“血拆”。

  开工之前,县内各级党政组织召开班子成员会、骨干会和村民大会,广泛宣传,层层发动,把县委、县政府的意图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水电站建设涉及的7个乡镇的村民发放了1263份调查问卷:在桃源建水电站,你同不同意?支不支持?1263份问卷全部收回,调查结果显示,99%的村民认为水电站的建设有利于桃源的经济发展,是福泽子孙后代的好事,并愿意积极参与。

  大坝的坝轴线横穿桃源县城旁的双洲。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勘测设计院时任院长李玲龙认为,这里地质条件好,地理位置既能发电,又能拉动县城建设、促进旅游开发,一举多得。双洲拆迁首当其冲。根据施工方案,大坝枢纽工程永久性征地595亩,临时用地391亩,第一批征地涉及漳江镇的梅溪桥居委会双洲3个村民小组,14个移民户,以及1999年平垸行洪时留下的38间工具房。

  2010年6月19日,距离前期筹建工程动工仪式不足两个月,拆迁工作迫在眉睫。县协调指挥部分为3个组,实行分工包干,一家一家上门宣传移民政策。一组村民宋某开始认为补偿太低,后来又提出增加宅基地、帮助搬家等多个要求。工作组把她的要求提交村民大会讨论,大家认为符合条件后,满足了她的要求。老会计陈永忠搜集移民拆迁政策法规,向工作组递交了“十一条移民政策咨询”,还和村民一起挂横幅。工作组耐心解答,并针对他提出的情况及时化解了群众的不满……在拆迁过程中,工作组始终坚持:是思想问题就帮助提高思想认识,是实际问题就帮助解决,用真诚来化解矛盾。群众纷纷支持移民工作:三组82岁的印老伯带着不舍在拆迁协议上签字,16名经营户自觉将投资了几十万元的娱乐设施、经营设施全部拆除。

  而为了把移民补偿工作做细致做扎实,移民团队到淹没区逐户走访群众,逐一丈量土地,对实物指标进行认真调查,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公示。如有异议,再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再次公示,一直到群众满意为止。3年来,县协调指挥部及时化解大小群发事件120余起,确保了电站施工的正常运转。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正广评价:“桃源水电站是同类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的典范!”

  三年多首台机组发电

  建设速度开创全国先河

  “我们参加过很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桃源水电站从立项到施工建设的速度在湖南来说前所未有,桃源县委、县政府和老百姓上下齐心,支持桃源水电站的建设力度与其他地方相比是罕见的!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了项目核准、枢纽工程进度超前,开创了全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进程之先河!”说起桃源水电站的建设速度,水电站的设计者、中南院桃源水电站枢纽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王红斌深有感触。

  作为长江第三大支流,沅水的洪峰流量高居我省“四水”之首,桃源水电站紧邻县城,施工度汛难度极大。

  为了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持,中南院专家组的专家们殚精竭虑。院长李玲龙组织几十位水电专家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一年时间里,先后编制出了专项技术资料20多部。王红斌带领设计团队通宵达旦,先后设计出24个技术方案。

  施工者们则一次次突破建设难关,按设计施工要求,如期或超前完成了右河槽一期工程、二期截流、船闸通航、首台机组发电等重要工程节点。

  由于工程施工和移民搬迁同步进行,水电站主体工程开通时间推迟到2010年11月17日,错过了汛期结束后的黄金施工时段。为了抢在2011年汛期之前达到安全度汛形象进度,他们克服了秋雨车辆打滑、冬季大雪延误工期、梅雨季节寒气袭人等多个困难,一次次刷新施工纪录。2011年7月,沅江进入主汛期。18日,一场特大洪灾席卷厂房工地,施工大军安全撤离,但厂房坝段遭受了2000多万元损失,团队士气低落。关键时刻,水电三局党委委派党员标兵沈兰保担任项目部经理,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生产。9月,二期截流险情频发。先是戗堤单向进占,水流直冲防洪大堤导致堤脚坍塌100多米,威胁县城安全。之后,龙口处河床砂砾石被湍急的水流卷走,每块重达5吨多的混凝土四面体成串抛入龙口后仍不见踪影。更为严峻的是,左岸护堤裹头砂砾石基础经长时间冲刷被掏空,固定裹头的连串四面体钢丝绳断裂,13个四面体被湍急的江水冲走,裹头随即发生坍塌,急流再次直逼防洪大堤堤脚……指挥部团队奋战20多天,终于在10月2日9时成功合龙。11月24日,葛洲坝集团桃源项目部克服天气和技术难关“大干60天”,确保船闸顺利通航……

  工程参建各方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精心施工,努力克服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情况复杂等客观制约因素的影响,先后经受三次超标洪水的严峻考验,做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工程质量优良和成本有效控制,实现了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的预期目标。

  发电防洪航运旅游

  拉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11月底,又一个寒冬到来。桃源水电站的建设工地却如火如荼,一片繁忙的景象。10月30日首台机组发电,但项目还未全部完工,建设者们带着喜悦,继续为桃源人民的美好未来奋斗不息,确保2014年3月底左河槽闸坝工程完工交付使用,2014年10月底完成其余8台水轮发电机组并网发电。

  明年的今日桃源是什么样子呢?县委书记龚德汉向记者介绍了水电站将带来的四大利好。

  发电节能,优化环境。桃源水电站项目走的是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由于利用上游多级水库调节,电能质量好,在系统中可等效替代火电装机18万千瓦,年节省煤耗27万吨。由于电站水库蓄水深度适中,有利于改善桃源县城及水库周边的小环境和下游水质。

  防洪减灾,改善航运。漳江镇15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航船行进也更加顺畅。

  拉动城市建设。目前,选址在漳江镇双洲的“梦幻桃花岛”项目已经签约,规划面积1200亩开发市民公园和旅游项目等。而更多项目将逐步实施。

  助推旅游发展。水库建成后,将形成较宽的人工水面,与国家4A级桃花源风景区连成一个带状的滨水区域,加上桃源——凌津滩河段多个洲岛的旅游资源,为开展水上运动、亲水休闲、旅游观光,促进常德、桃源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世外桃源添锦绣,成真美梦送明珠。”这是一位退休老人写给桃源水电站的诗。一个更加富饶、美丽的世外桃源即将展现在你我的眼前。

  采访手记

  为民服务刻不容缓

  3年2个月差1天。从立项到首台机组发电,桃源水电站的建设速度开创全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进程之先河,实际上,这背后反映的是桃源县委、县政府和承建公司为民服务的拳拳之心。

  自古以来,水患一直困扰着桃源人民。水患不治,全县无宁。桃源水电站的建成,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县城的水患问题,更在清洁发电、改善航运、拉动城市发展、推动旅游发展上有重大的作用。

  当然,一个水电站的建设并不容易。立项审批、拆迁移民、工程建设,都会遇到许多困难。面对诸多困难,桃源县委、县政府并没有停止或者减慢建设的脚步,多次请教专家、请求上级部门支持,用最快速度完成了工程立项。面对少数群众的不理解,他们没有硬来,而是一次次地上门拜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解说移民政策,化“政府要我做”为“我想要做”的自觉行动。对于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客观困难,政府干部与承建商一起想尽办法克服,夜以继日地奋战是常态,有时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而正是这种“为民服务刻不容缓”的责任心催生了“桃源速度”。

  桃源水电站工程进度表

  ● 2010年8月18日,前期筹建工程动工仪式;

  ● 2010年11月17日,厂房坝段开挖;

  ● 2012年9月5日,1号机组管型座安装完毕;

  ● 2012年9月30日,主安装间桥机具备运输条件;

  ● 2012年11月24日,枢纽工程船闸顺利通航;

  ● 2012年12月31日,1号机组具备桥机运转条件;

  ● 2013年1月15日,副厂房土建第一次向机电交面;

  ● 2013年1月31日,尾水闸门安装完毕;

  ● 2013年2月28日,副厂房全部交面;

  ● 2013年10月30日20时5分,首台机组一次并网成功;

  ● 2013年11月3日20时完成72小时试运行,进入商业运营。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龙文泱 周湘云 罗永常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