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尺讲台上的客家山歌传唱者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娉娉 2013-12-13 10:32:20
时刻新闻
—分享—

(教育)(3)三尺讲台上的客家山歌传唱者

  12月12日,在沔渡小学二年级一班的教室里,孩子们跟随曾书华老师的电子琴伴奏唱客家山歌。

  “月光娃娃,开水煮茶……”清脆的客家童谣《月光娃娃》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沔渡学校二年级一班的教室里传出。讲台上年过半百的老师表情丰富地弹着电子琴,教室里的孩子们一起拍起小手。

  17岁那年,曾书华成为一名乡村民办教师。3年后的1978年曾书华参军,1982年退伍回乡后,他放弃了当时很吃香的驾驶员职业,再次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教授数学和音乐。

  为了挖掘客家民族文化,曾书华在教学之余潜心研究客家山歌。他走了无数山路,请教过许多村民,将散落在民间的客家山歌再汇集、整编后教给他的学生。同时他也创作适合学生传唱的客家山歌,如《燕燕排》、《写字歌》等,深受学生喜爱。新华社记者 程婷婷摄 三尺讲台上的客家山歌传唱者

(教育)(1)三尺讲台上的客家山歌传唱者

  12月12日,在沔渡小学,曾书华老师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月光娃娃,开水煮茶……”清脆的客家童谣《月光娃娃》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沔渡学校二年级一班的教室里传出。讲台上年过半百的老师表情丰富地弹着电子琴,教室里的孩子们一起拍起小手。

  17岁那年,曾书华成为一名乡村民办教师。3年后的1978年曾书华参军,1982年退伍回乡后,他放弃了当时很吃香的驾驶员职业,再次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教授数学和音乐。

  为了挖掘客家民族文化,曾书华在教学之余潜心研究客家山歌。他走了无数山路,请教过许多村民,将散落在民间的客家山歌再汇集、整编后教给他的学生。同时他也创作适合学生传唱的客家山歌,如《燕燕排》、《写字歌》等,深受学生喜爱。新华社记者 程婷婷摄

[NextPage]

(教育)(4)三尺讲台上的客家山歌传唱者

  12月12日,在沔渡小学,曾书华老师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月光娃娃,开水煮茶……”清脆的客家童谣《月光娃娃》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沔渡学校二年级一班的教室里传出。讲台上年过半百的老师表情丰富地弹着电子琴,教室里的孩子们一起拍起小手。

  17岁那年,曾书华成为一名乡村民办教师。3年后的1978年曾书华参军,1982年退伍回乡后,他放弃了当时很吃香的驾驶员职业,再次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教授数学和音乐。

  为了挖掘客家民族文化,曾书华在教学之余潜心研究客家山歌。他走了无数山路,请教过许多村民,将散落在民间的客家山歌再汇集、整编后教给他的学生。同时他也创作适合学生传唱的客家山歌,如《燕燕排》、《写字歌》等,深受学生喜爱。新华社记者 程婷婷摄

[NextPage]

(教育)(2)三尺讲台上的客家山歌传唱者

  12月12日,在沔渡小学二年级一班的教室里,学生们在唱客家山歌。

  “月光娃娃,开水煮茶……”清脆的客家童谣《月光娃娃》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沔渡学校二年级一班的教室里传出。讲台上年过半百的老师表情丰富地弹着电子琴,教室里的孩子们一起拍起小手。

  17岁那年,曾书华成为一名乡村民办教师。3年后的1978年曾书华参军,1982年退伍回乡后,他放弃了当时很吃香的驾驶员职业,再次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教授数学和音乐。

  为了挖掘客家民族文化,曾书华在教学之余潜心研究客家山歌。他走了无数山路,请教过许多村民,将散落在民间的客家山歌再汇集、整编后教给他的学生。同时他也创作适合学生传唱的客家山歌,如《燕燕排》、《写字歌》等,深受学生喜爱。新华社记者 程婷婷摄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