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市治黔城全景
洪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向守清(前中)调研重点项目建设。
①怀通高速洪江市沅水特大桥。
②省重点工程托口水电站主坝。
优质脐橙喜获丰收。
“三月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黔阳古城全景。
(本版摄影 杨锡建)
杨洪波 易 茂 刘辉霞 黄 巍
科学发展号角声声,前行脚步铿锵有力。
初冬时节,走进洪江市,扑面而来的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托口水电站、安江水电站、苏宝顶风电场、黔阳古城生态文化旅游、怀通高速洪江市段、209国道绕城公路、安江隆平国际商贸城、雪峰米业……在各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抓进度。
今年来,洪江市紧紧围绕“构筑工贸旅游重镇,建设山水宜居新城”发展战略,按照“提升中心、拓展两翼、带动全局”发展布局,突出项目建设、产业带动、城乡统筹、改革开放,全面落实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三量齐升”的总要求,不断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组数据沉甸甸,今年前3个季度,该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50.09亿元,同比增长10.1%。1至10月份,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3.07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8亿元,同比增长24.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同比增长13.0%……
一串串增长的数据背后,浓缩着洪江市干群真抓实干求发展的智慧和汗水,彰显着这片古老土地上无限的魅力。
项目建设“加速度”
“以项目拉动为引擎,促进大发展。只有充分发挥项目的杠杆作用,才能撬动经济这艘航船,驶向快速发展的航道。”洪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向守清介绍,近年来,该市先后引进和争取180多个重点项目落户洪江市,总投资达200多亿元。
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该市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和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规划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从快从简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支持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所有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市级领导“一对一”包干负责,按照倒排工期、调度督查、挂图作战、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相关单位做好跟踪服务和协调保障,每个单位保证不低于3个项目贮备,有力地促进了重点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今年,全市有57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2.8亿元。
为保证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该市将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主要抓手,优化招商环境,瞄准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创新举措,落实责任抓招商引资工作。该市坚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同抓、大项目与小项目同上、大客商与小客商同引,城市与农村同建,兴起“千军万马攻招商,千方百计引项目”的全民招商热潮。今年1至11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78万美元,为年度目标的106.2%;实际引进内资35.29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96.1%,实际内资总量在怀化列居第1位,增速列居第4位,成为全市经济的助推器。
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刷新了该市经济增长的“加速度”。
产业发展上台阶
“抓产业就是抓经济发展,一个地方如果缺乏产业作支撑,就是‘空中楼阁’。”向守清说,该市按照“工业立市,旅游兴市,农业稳市”的战略思路,大力推动工业、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强力推进产业提质提速,不断夯实保民生、求发展的基础。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该市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大力抓好工业集中园区建设,积极筹建黔城工业园和安江产业园,并促其提质升级。目前,形成了电化学、竹木、纺织、建材、绿色食品、新能源、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力等8大体系,引进辰州矿业、千年湘西等20多个企业落户洪江市。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突出抓好新兴产业发展,以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工业结构,补齐工业短板,做大工业总量。目前,该市规模工业企业已达40多家。
作为全国闻名的农业资源大市,洪江市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市立足丰富的农业、林业资源,围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经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中国冰糖橙第一市、中国柑橘重点基地县(市)、“黔阳冰糖橙”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品牌优势不断放大。
同时,重点抓好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该市建成了优质超级稻、名优柑橘、工业原料林、优质油茶、畜禽规模养殖、中药材、蔬菜花木园艺等7大优势产业基地。采取“扶”“改”并重、“建”“引”并举等办法,重点扶持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并以“双溪—红岩—岩垅”高效农业示范区为中心,依托培新实业、大地养殖、山农禽业、富民蔬菜等实体,着力打造黔阳冰糖橙、双溪葡萄、江市西瓜、托口杨梅、生姜、雪峰乌骨鸡、大棚蔬菜、高山反季节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树立了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洪江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近年来,该市将绿色、低碳、环保作为该市的发展方针,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关系,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
目前,该市柑橘产业基地面积达27万亩,栽种超级杂交稻4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造林30万亩,杉木用材林基地30万亩,毛竹资源基地26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基地69万亩。
2011年,洪江市林改工作被评为全国林改典型县(市)、全省林改工作先进集体,今年4月,该市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
旅游强市铸“名片”
湘西第一古镇黔阳古城,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岔头高庙遗址和杂交水稻纪念园,风景名胜雪峰山、托口西海等,这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串成洪江市旅游发展的闪亮珍珠。
近年来,该市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以建设“杂交水稻发源地,神秘湘西古黔城”为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引进战略投资商上海申华控股,计划投资25亿元整体开发黔阳古城,全力打造国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古城保护规划。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出城,停止古城区商品房开发,逐步引导部分居民出城,降低人口密度,为古城保护释放空间。
同时,洪江市大力推进古街古貌改造,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保护并逐步恢复古民居、古商铺和名人故居。已先后启动古城墙、钟鼓楼、老爷巷、万寿宫、南正街、芙蓉楼、危家院子等改造项目,使一批文化古迹得以修复。在保护古迹的前提下,实施“三线下地”等民生项目,改善古城区生活居住环境,再现“山水、古城、人家”三者交融的古城风韵。并充分挖掘古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古城文化内涵。还在沿江修建风光带,增加了景观、提升了品位。
漫步黔阳古城,只见景区交通网络更加通畅,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文化特色更加凸显,游览服务尽显人性化,配套功能逐步完善。
通过保护、改造,黔阳古城风韵得以传承,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古城”。古城内古建筑群、芙蓉楼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还在古城拍摄了《恰同学少年》等电影、电视剧60余部,全国影视基地已具雏形。今年9月,黔阳古城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据统计,今年1至10月份,洪江市累计接待游客8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20%、22%。预计全年接待总人次达到108.3万人次,总收入达到8.1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1%、21.94%。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旅游收入的大幅增长,开辟了该市新的财源,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普惠民生促和谐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向守清说,该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增加公共投入,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抓好一批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民生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该市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下岗人员等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今年1至11月,该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4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5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736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达到100%。不断创新救助方式,扩大救助面,扎实做好“阳光清查”工作,发放城市低保金2001.5万元,农村低保金2114万元,农村五保供养金372.2万元。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工程完成投资2029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完成投资9080万元,为年计划的143.6%。加强教育强市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了湾溪、江市等6个乡镇中心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了熟坪、龙船塘等6个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
同时,该市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汽车客运、公路改造、污水管网、城区安置、供水设施、垃圾无害化处理、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老年公寓、农贸市场建设等民生建设工程纷纷开工建设,有效改善人民的生活,让更多的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该市还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领导包案和接访活动,畅通信访渠道,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健全矛盾调解机制,及时掌握和妥善处理不稳定因素,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20多起。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开展“打非治违”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扬帆踏浪风正劲,魅力无限新洪江。展望未来,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嘹亮号角,乘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强劲东风,洪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迈上新台阶!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