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的城区休闲广场。
市委书记曾益民(右一)带头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牌上签名。
市长谢学龙(右)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牌上签名。
整治中的涟水河。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双创主题演讲。
(本版照片由涟源市委宣传部提供)
廖旭坤 谢小波 周为民
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墙,一支支文明志愿者服务队;摒弃出行陋习,彬彬有礼过马路,热情主动让座,微笑快捷服务;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鲜花,风景宜人的公园,生机盎然的广场……在涟源,处处感受到文明的气息。
涟源市创建过很多的荣誉,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普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湖南省卫生城市……这些荣誉,对提高涟源城市品位,都是正能量,为创建省文明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市委书记曾益民在创建省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强调的:“如果把‘创卫’比作清洁脸孔、端正衣冠的话,那‘创文’、‘创园’就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了。”
文明创建
一次城市形象的提升
一提到对近几年涟源城市的印象,广大市民认为“变化真大”,幸福写在脸上!
家住蓝天豪苑的刘老,以前每天吃过晚饭就在家看看电视、报纸,然后就睡觉,很少出门。今年以来,他每天吃了晚饭便出门散步去了。一路漫步,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的街道,让他感到格外的舒心、惬意。
石马山镇石梅村的卢先锋指着面前的路对我们说:“以前,这里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脚泥,晚上黑灯瞎火;如今,道路平了,路灯亮了,真的感谢政府为民造福啊!”
华灯初上,漫步蓝田城区,抬头远望,盏盏街灯与道路两旁的楼体装饰灯、景观灯、商业牌匾霓虹灯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绚丽画卷,为清冷的冬夜平添了几许暖意,几多华彩,令人流连忘返。
涟源市从治理市容“脏、乱、差”入手,逐步把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的轨道,把营造优美和谐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涟源作为一件功在当代、惠泽子孙的大事来抓。
治路,让道路更通畅。改造和维护了人民路、交通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对人民桥至光田湾收费站路段进行风貌改造,沿河东路、岛石路、环西路等6条城市道路建设全面铺开,新新路、人民中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在人民路、交通路设置隔离栏,全面整治交通秩序,增强道路通行能力;相继开展“三超一疲劳”、学生接送车辆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行动。
治污,让环境更洁净。投资近2000万元新建和增配环卫设施,新增垃圾清运车、保洁车20辆,新建了10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4座二类公厕,配置环保垃圾桶、果皮箱2000余个;出台了《孙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以设置拦污网形式明确孙水河流域沿线各乡镇的责任范围,确保孙水河流域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开展渣土运输专项整治,实现渣土运输车辆有遮蔽物覆盖、轮胎清洗到位,有效防止了渣土运输对市容环境的污染。
治乱,让市容更优美。对人民东路、新城路、芙蓉北路、文艺南路、胡家坝汽修市场的人行道板和下水道进行改造,维修加固人民桥、扩建梅子桥;对主次干道实施“亮化”工程,清洗、美化建筑立面。全面开展“牛皮癣”专项整治和门店招牌、实体围墙专项整治;规范设置门店招牌;对中心城区蓝田、三角坪等两大农贸市场进行综合改造;对火车站沿线10多处共计千余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
植绿,让空气更清新。深入推进“绿化涟源”四年行动,打造高速绿色通道。目前,全市共完成村组公路绿化160.8公里,荒山绿化6160亩、房前屋后植树45150株,水边植树3670株,村边植树1615株。全市各部门单位累计为联系村捐资860万元。全市共投工4.2万个,投资1500万元,“绿化涟源”四年行动得到扎实推进。
亮化,让城市更亮丽。在城市主次干道、高层建筑实施光彩亮化工程,城区夜间华灯闪烁、流光溢彩。改造、安装路灯,消除路灯盲区,实现城市亮化、美化,城市夜景更加亮丽迷人。
环保,让发展更生态。近年来,涟源市先后淘汰关闭了酒厂、皱纹纸厂、造纸厂、制革厂、顺鑫钢铁公司、特种水泥厂等重点污染企业,淘汰高污高耗企业30余家,投巨资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消除了城市的主要污染源,极大地改善了城区的生态环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涟源变成一座让鸟叫醒的城市。
文明创建
一场道德素养的洗礼
身边的感动:“我是茅塘镇永福村村民,我收看了好几期‘身边的感动’节目,觉得你们这个节目办得好,很贴近我们老百姓,我也要推荐我们村里的卫生保洁员周清和……”接到电话,工作人员马上详细登记、核实情况、联系媒体、安排采访,这是该市“发现身边的感动”活动中一个普通的工作场景,这样的热线电话工作人员也记不清一天要接多少个,这些“感动”如春风化雨感动整个涟源。
道德讲堂:涟源市精心组织开展的“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感动身边人,以身边好人带动更多的人做好人、以身边好事影响更多的人做好事”为形式,打造了思想文化交流的新平台。如今,生动活泼的“道德讲堂”已走进各行各业,增强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文明劝导:“您好,请等绿灯再通行”、“老人家,您慢点走,我扶您过去”。每周一、周三下午,一群头戴小红帽,身披红马甲,挥舞小红旗的文明劝导志愿者,分别出现在城区各红绿灯路口,劝导行人文明过马路,帮助老人、小孩安全通行,市民纷纷感叹,“自从文明劝导后,以前车人争道的现象没有了,过马路心里踏实多了。”
舞动全城:每到傍晚,在广场、在公园、在社区等公共场所,伴着悠扬的歌声,迈开轻盈的舞步,市民翩翩起舞,文明新风吹拂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广场已成为文化的载体,文化也成为广场的内涵。广场舞队中的刘大姐说:“现在生活富裕了,无论是公共广场,还是居民小区,文化活动随处可见,内容形式也丰富多彩,我们希望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发挥余热,为涟源创建省文明城市添彩助威。”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核心,是城市魅力的源泉。涟源市围绕创建湖南省文明城市,深入开展道德讲堂、身边的感动、文明餐桌行动、文明礼仪宣讲团、城市精神征集活动、文明劝导志愿者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同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为主题,全面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市民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比较封闭、保守、自满转向文明、开放、进取。大多数市民对公民道德规范有了较好的认知。比如,文明用语多了,邻里团结多了,关爱帮扶多了,温馨和谐多了,不文明言行少了等等。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市民愿意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乘客让座, 95%的市民认为秩序是文明的象征,95%的市民选择把果皮纸屑扔进垃圾箱,等等。同时,绝大多数市民在不断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注重改善精神生活,注重文化和精神生活投入,注重自身学习的提高,读书、看报、学习蔚然成风。可以说,广大市民普遍在“文明创建”中接受了一次文化的教育和洗礼。
文明创建
一个幸福民生的夙愿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吗?”“您好,请慢走,欢迎下次再来”……走进各服务窗口,这样的礼貌用语不绝于耳,各窗口秩序井然,在工作人员的热情微笑和耐心问答中,和谐的氛围油然而生,文明的精神悄然流露。
这是涟源市借文明城市创建之机,在各大服务窗口深入推进文明窗口建设,这样的文明建设活动还有很多,这都是源于涟源市始终围绕“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理念,把创建湖南省文明城市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惠民生、解民忧,不断提升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从惠民生入手。涟源市从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共投入19.8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37个,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问题。稳步推进“科技兴涟”战略,列入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创建县市。强势推进“教育强市”战略,连续被评为全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优秀县市。“普九”化债、高中布局调整顺利完成,涟源三中、三一学校新型政企联合办学模式取得成功。乡镇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部完成,建成农家书屋960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新农合参保率从2007年的80%提高到2012年的99.2%,居娄底县市第一。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万余人,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万人。千方百计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8%、16.2%。5.6万城乡低收入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2011年我市被评为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优秀县市。计生工作连续五年跻身全省一类县市,2011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从保民安着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公务员队伍整体形象和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共办理建议406件、议案2件、提案603件,办复率100%。推行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咨询听证、风险评估等制度,政府决策更加民主科学。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推行基建联审、刚性收费和限时办结制,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收费项目105项,20项停止征收,68项降低标准。市政务中心服务大厅扩容提质,进驻窗口单位26个,进驻项目97个。村(社区)运转经费稳步增加,便民服务点与基层组织场所同步建设。推行镇村干部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建成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开展便民服务,被评为全省优秀网站。狠抓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把机构编制关,加强审计监督、财政预算执行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扎实开展“执法无懈怠、办案无过错”专项整顿活动,联合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平安涟源”建设成效明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民调工作今年上半年居全省第56位,较2012年提高20个名次,公众满意度、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涟源市在省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始终将民生幸福作为最高目标,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更锤炼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激发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如今,涟源市已成为一方热土,116万涟源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正意气风发、同心协力朝着“湖南省文明城市”的目标高歌猛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廖旭坤 谢小波 周为民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