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铁 通讯员 摄
本报记者 王文隆
朱东铁:民生大于天。对政府工作而言,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
“民生大于天。对政府工作而言,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在记者面前,拥有多岗位历练和博士教育背景的长沙市天心区区长朱东铁话语简洁有力:“一是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的生活,努力使他们的生活更有保障;二是切实加快学校建设,努力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三是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努力使群众方便就医、看得起病;四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努力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五是加大劳动保障‘两网化’管理,努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近3年来,天心区共新增300多张养老床位,发放高龄生活补贴200多万元,投入400万元购买了养老服务;发放城乡低保金7400万元;发放重特大疾病救助金590万元;每年春节安排1000多万元资金,对3万多户困难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这些工作的推进,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为适应城区不断拓展、外来人口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天心区把加快学校和医院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每年投入教育建设资金超过1亿元,并在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将对35所学校进行新建、改扩建和提质改造,财政资金投入达11.5亿元。同时,近3年来,天心区完成了6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提质改造,新城区三甲综合医院将正式启动建设。
“天心区作为老长沙的主城区,棚户区较多,要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最直接的举措就是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朱东铁说,近几年,全区已相继启动南湖片区、古道巷等棚改项目,力争3-5年内将全区老的棚户区基本改造完毕。针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通过建设廉租房、配建公租房、回购农民安置房等形式,筹集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努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目前,全区已建和在建的保障房有新开安置小区、凯悦融城、凯悦名城、天悦嘉园、天悦和苑等,共筹集廉租房1117套,新建公租房637套。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文隆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