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在挂牌仪式现场,志愿者们在为老人理发。当日,“虚拟养老院”——长沙市雨花区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挂牌,“入住”的老人达到了6000多位。新华社记者 白禹 摄
《决定》摘要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本报记者 沙兆华
“您好,这里是荆鹏家政。请问您最近需要服务吗?”12月11日上午,位于湘潭市岳塘区建设路口的荆鹏家政老年人援助呼叫中心,接通了该市83岁空巢老人陈达文家的电话。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之一,荆鹏家政通过为特定老年人等服务对象送去生活需要和关怀,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155所
2012年11月,湘潭市残联首先迈出了向民营企业购买服务的第一步。通过招标,市残联确定了荆鹏家政为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特殊服务的公司,以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向荆鹏购买服务,首批398名重度残疾人从此获得了固定的免费服务,服务内容包涵送餐、助浴、卫生保洁、康复锻炼、心理关怀等项目。2013年7月,湘潭市计划生育委员会针对60岁以上失独家庭老人关爱问题,向社会购买服务,荆鹏家政再次中标,219户失独家庭每月享有100元补贴。
为了更好服务残疾人,荆鹏家政公司多方筹措资金500万元,投入到服务网络平台、培训场地等建设,设立了残疾人援助呼叫中心,为所有重度残疾人建立了详细的服务台账。如今,荆鹏家政服务对象已达到3500名。
2013年10月,湘潭启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开启了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该市下发《城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行办法》,由政府花钱为符合条件的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凡湘潭市城区年满60周岁,生活不能自理的低收入老人和年满80周岁,子女不在身边或子女残疾无能力照料的低收入老人,均可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提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申请。审批通过后,老人即可享受每人每月100元的服务补助。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服务、日托服务、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仅是解决经济困难老人实际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促进行政职能转变的一次尝试。”湘潭市老龄委负责人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些年来,湘潭市不断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开展城市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等试点工作,大力扶持发展各类社会养老机构,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养老服务保障水平。
除了向社会购买服务,湘潭市结合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动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等各类人群10万余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依托湘潭市六医院原有资源,突出养老特色,将该医院打造成养老康复中心,新增500个床位,满足了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生活照料于一体的养老需求。
我省社会力量服务养老事业来势较好。据统计,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我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155所,全省城市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315个。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稳步推进,建成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站)2110个,为农村五保、独居、空巢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出台政策发展养老服务业
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全世界每四个65岁以上的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到2012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33万,占常住人口的15.5%。然而,当前我省养老服务产业仍然存在基础差、投入少、明显落后的发展瓶颈。以湘潭为例,该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54家,但基本上是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为主,其中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等公办养老机构134家,大多位于乡镇。90%以上的老年人需要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
省民政厅老龄办主任陈毅华表示,近两年来,各地政府逐步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大胆探索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事业。
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出台,就养老服务业发展项目审批、建设用地、资金投入、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措施。2012年,省政府批准制定了《湖南省民政事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和《湖南省老龄事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
目前,长沙、邵阳、常德、益阳、郴州、永州等市政府相继制定了具体的政策办法,特别是长沙、常德、郴州市政府财政还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建设和运营补贴,有力地推动了民办养老机构设施的发展。长沙、常德、湘潭、郴州等地建立民办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困境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等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业,逐步让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
高端访谈
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是长久之计
——访省民政厅厅长段林毅
本报记者 沙兆华
1996年,我省比全国提前3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2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33万,占常住人口的15.5%。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老年人养老、医疗、康复、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需求问题越来越突出。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2月13日,省民政厅厅长段林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最紧要的,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这是应对老龄化长久之计,也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的根本保证。”
从一组数据来看,我省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严重仍不相适应。段林毅说,首先是服务设施建设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目前,全省床位18.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仅18张,低于全国平均21张的水平,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也还刚刚起步。其次是扶持政策不全面、落实难到位。全省针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用地、资金投入、信贷支持、人员培训和就业等优惠政策缺乏刚性,操作性不强,很难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三是服务队伍数量少、整体素质偏低,养老机构运转经营困难等,严重困扰我省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段林毅说,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关键举措。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产业应成为一项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朝阳事业。
“在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方面,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段林毅说,政府在适当投入的基础上,要通过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业,逐步让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各地应制定养老服务相关标准,抓住养老服务的规划布局准入、退出,服务的监督和评价,老年人权益的保障等重要环节,规范养老服务的发展。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简化养老机构服务设施的许可登记程序和手续,实行阳光操作,着力排忧解难,做好服务工作。
从今年开始,省财政安排了2000万元预算资金资助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段林毅建议,从2014年开始,省、市、县财政要相应增加财政预算资金,用于投入和资助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按比例逐年递增。省级及以下福利彩票公益金50%以上用于投入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速度,满足人们幸福养老迫切愿望。
群众热议
应该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深化体制改革,激发社会活力,打造养老产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做大养老服务产业。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养老服务企业也要练好内功,规范服务,在提供优质服务中树立信誉和品牌。
——省直党校行管法学教研室讲师 牛磊
养老服务业涉及方方面面,蕴含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把服务我省千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形成有示范意义的养老服务模式,还需政府、部门及社会积极探索,将老年健康服务、金融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打造成养老产业集群,不断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 ——湖南女子学院家政研究所副所长 胡艺华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沙兆华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