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我省曾设禁烟委员会,旧址毁于“文夕大火”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王文 实习生 雷未清
▲民国时期“湖南省禁烟委员会”界碑。
▲12月19日,长沙市都正街,工作人员指出民国时期“湖南省禁烟委员会”界碑被挖出来的地址,墙上还留下了界碑的痕迹。实习生 何佳乐 摄
本报12月19日讯 辛亥革命之后,湖南禁烟卓有成效,还被评为全国的楷模……今天上午, 见证湖南禁烟历史的湖南省禁烟委员会的界碑现身长沙市都正街。
家住长沙市天心区都正街23号的市民杨先生近日在进行房屋改建时,从家中墙角挖出一块民国时期湖南省禁烟委员会的界碑。
这块界碑长度约1米,宽度约0.3米,厚约0.3米,碑面上刻有“湖南省禁烟委会界”的字样。原来,杨大爷家房屋所在地即前湖南省禁烟委员会旧址,该委员会成立于1932年9月20日,在1938年文夕大火中,委员会所在地被付之一炬,后在1985年房屋重建时,这块石碑就成了杨家房子地基中的一部分。
长沙文史专家陈先枢介绍说,清朝时期的房屋建筑都会设立界碑,一般安在墙角,它相当于房屋的身份证。湖南省禁烟委员会建筑规模跟普通的公馆差不多,它的前身是禁烟局。
据《湖南通俗日报》1932年9月13日记载,民政厅曹伯闻厅长提议请求设立禁烟委员会,同年9月20日,湖南省禁烟委员会正式成立,省府何健主席要求,特组设禁烟委员会,通令禁种、禁运、禁吸。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王文
实习生 雷未清
史海钩沉
你所不知道的长沙禁烟史
晚清时期,中国吸食鸦片者众多。
1903年,湘抚赵尔巽发布饬令,劝喻乡民禁种鸦片。1908年,在长沙都正街设立禁烟查验所,长沙地区的鸦片输入量和吸食者大为减少。1910年,长沙有吸食鸦片者6035人,占当时省城人口的3.7%。
1911年10月,长沙光复之后成立的湖南军政府,省议会通过了禁烟案,议决凡吸食鸦片者枪决。1912年,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严禁鸦片的政策推动下,湖南也制定和实施了更为严厉的禁烟法案和措施。1913年6月,洋药遂在湖南禁绝。辛亥革命之后,湖南禁烟堪称全国楷模。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王文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