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谱写新春的希望——来自双峰县水利建设现场的报告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贺威 刘芾 葛增如 朱亚非 胡璀 编辑:王娉娉 2013-12-21 09:14:58
时刻新闻
—分享—

  贺威 刘芾 葛增如 朱亚非 胡璀

  农业大县双峰,连续九次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入冬,双峰细算粮食生产账,虽守住了丰收的大势,但今夏的罕见干旱还是让双峰不可避免地被波及。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粮食生产的基石,痛定思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一场声势浩大的水利建设大会战在1715平方公里的双峰大地上打响。

  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

  8月30日,双峰县“三冬”生产动员大会召开,县委书记吴德华、县长杨维亲自部署落实秋冬生产实施方案,双峰县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打响。

  冬修水利,资金是个逃不过的坎儿,传统的支农资金来源分散、管理多头,采用的建设管理办法程序繁琐,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群众参与积极性不大。要把好钢用在钢刃上,双峰县大胆探索,通过打造“项目”或“产业”平台,按照“各炒一道菜,共办一桌席”的做法实现支农资金整合。除特殊用途资金和补贴农民个人资金外的中央、省、市、县涉农项目资金都在双峰水利整合资金范围之列。

  双峰县根据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由县水利局牵头,制定了2013-2020年水利建设规划,项目具体落实到村,按轻重缓急和资金的多少分为三类项目。县整合办在此基础上制定《双峰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2013-2020年总体规划〈草案〉》,按年度分乡镇确定项目区,再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规划,明确具体负责部门及项目资金。各单位根据县整合办下达的投资计划,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项目,在同一区域内实施项目。

  锁石镇是今年旱情重灾区,用水高峰期,一条几公里的灌溉主渠被“喝干”,农民不得不在河床上掏出数千个水凼取水。入冬时节,再入锁石,主渠的淤泥正在被疏浚,堤坝也正在用泥石加固。当地农民感慨:锁石不管用,锁水才不会望天收。

  除锁石外,今年双峰重点把整合资金投到了甘棠、青树坪、三塘铺、花门等五个西部干旱走廊乡镇,重点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施山、水、田、渠、路综合开发。全县共整合支农资金5.3835亿元,其中国土资金2亿元、财政资金3000万元、环保资金5000万元、农开资金2000万元、农业资金2000万元、水利资金1.1亿元。

  双峰将以娄邵盆地基本农田改造、县城第二水源、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分年度确定乡镇进行整合投资,利用5年时间对全县各乡镇、经开新区进行第一轮资金整合投资,实现整治一片,成功一片。每年确定一批建设扶贫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各村根据实际向县整合办申报项目,县整合办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整合项目到村并下达整合计划到有关部门。年底,由县整合办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评比。

  确权:激发动力扩投入

  彻底扭转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被动局面,双峰县调整充实了水利建设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吴德华任政委,县长杨维任指挥长,明确秋冬水利建设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层层包干的责任制。建立由县政府统一调度,农口各部门为主导,各乡镇(经开新区)为主体,责权分明,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

  兴修水利,政府在行动,民间自发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双峰县荷叶镇清泉村的彭坚新是外出务工发家的能人,在支持家乡水利建设上彭坚新也不含糊。今年,他出资130万元把一口山塘在整个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打包升级。作为回报,他获得了山塘的经营权,在保证灌溉需要的前提下,彭坚新也有可观的收益。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双峰县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和实行防汛抗旱、综合经营、灌区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开展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新路子。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民营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把水土资源变成水土资本,把民间资金变成民间资本,把存量资产变成流动资本,尽最大可能增加水利投入。

  “双峰县是我省两个‘全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示范县’之一。民间有资本有热情,我们因势利导,促成了全民大修水利的良好局面。”双峰县水利局局长郭加林说。

  像彭坚新一样私人投资水利设施,双峰还大有人在。今年,蛇形山镇彭丁明捐资50万元,兴办丁祝水厂;荷叶镇当先村黄惠林出资26万元、当先村肖国良出资15万元,整修本组山塘;花门镇东桥村村支两委利用人脉资源优势,募捐资金70万元,对全村41口山塘进行了清淤与整修,并新建山塘1口;荷叶镇沙溪村九思组将本组公积金2.97万元、贷款6万元高标准整修、清淤山塘3口。花门镇东桥村,一村民投资30万元对该村晏家大塘进行清淤扩容,获取水塘30年的经营权。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度,双峰县冬春水利建设已集聚民营资本1300多万元,村民筹资达9200万元,人均122元,弥补了政府投入不足。有效的资金投入措施,使全县的水利建设竞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自治:小型农水大跨步

  2012年,双峰县甘棠镇对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项目实行“自选、自建、自用、自管”的“四自”模式试点。结果表明,该模式不仅解决了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建设程序简化、投资收益快,而且因项目选择符合民意、阳光操作而大大减少了地方矛盾,更因项目投资全部用于实物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探索了一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路子。

  身边的水利设施有哪些弊端,该怎么建,老百姓最清楚,发挥村民自主权,双峰把“四自”模式向全县推广。时值枯水季节,在双峰县石牛乡双新村,接连几口山塘水源充足,没有往年冬季干旱见底的迹象。今年这几口山塘都进行了清淤加固,蓄水量明显加强,这得益于村民自提的水利建设计划被采纳得以实施。

  “四自”模式,在具体操作上,双峰还摸索出了“四步走”,即首先召开村民大会,票选年度建设内容和项目理事会;第二步,项目理事独立,村民派工自建工程;第三步,理事监事机制健全,工程建设与财务自管;第四步,制订乡规民约,自行管护与使用。

  走访中发现,许多乡镇基层干部对“四自”模式非常赞同,他们认为项目建设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工期大大缩短,投资见效大大加快。而且项目遴选时各村各组都已签订了责任状,周边青苗村民自己清除、工程占地由村组调剂解决,施工道路及水源、电源等无偿提供,再加上是由当地群众自行组织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无地方矛盾。

  “四自” 模式主要建设与农业生产最直接的小水塘、小水渠、小泵站等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效益明显。今年已完成渠道清淤320多公里,山塘清淤3880口,加固1900多口,打井4100多口,确保水利设施提质升级,抗灾能力大幅提升。

  “五小”水利工程量多面广,工程质量尤为重要。双峰县严格执行“四制”监管。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基本建设制度,按照法人负责、施工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原则,督促项目参建各方建立完整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切实履行质量管理责任,严格责任追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同时,开展了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挂点扶持水利项目建设工作,每个乡镇、每个重点项目都明确了技术干部,对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负责,确保了工程质量。

  重奖:遍地开花掀高潮

  双峰出台了水利建设四年(2013~2016)行动计划,是进补欠账,更是运筹帷幄开启了治理娄邵干旱走廊的新篇。

  结合今年的旱情,双峰县确定了两个水利建设重点片,即娄衡公路秋冬生产示范片、青甘公路支农资金整合建设示范片,以山塘清淤扩容、渠道改造、水库加固、河流治理为重点,并通过典型示范、以点促面、辐射带动全县秋冬水利建设。全县计划今冬明春投资3亿元建设水利工程1万处。

  双峰县成立了由县长杨维任组长的“大干冬春,全力补损”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冬春水利建设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县水利局召开了乡镇水利站长会,开办了工程施工技术暨质量监督培训班,编印1200余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发到各村,并抽调技术骨干到乡镇对工程现场指导和监督。

  为了让有限的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双峰县制定了2013年度全县“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奖励办法,明确在全县扎实开展“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县财政直接投资2000万元、在城建投融资平台借资1000万元作为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各乡镇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根据建设规模拿出30—100万元不等的资金对水建工程实行以奖代投。其中县政府对山塘清淤按清淤水面每亩奖励1000—1500元、砼硬化每平方米奖励12—15元。

  与此同时,全面推广水利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县政府要求全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用于水利建设不得少于50%;要求村民人均投工不少于6个,投资不少于50元。目前已有花门镇理江村、青树坪镇人幸村等30多个村申报项目并开展工程建设。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热情,广大群众纷纷投资投劳兴修水利。

  到目前为止,双峰全县已开工各类农田水利工程8400多处,完成工程投资2.3亿元,占年度建设任务的77%。水毁工程1023处全部修复,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工程计划任务已完成。完成了14个中型灌区近期(2013-2015年)和远期(2016-2020年)规划,改造南冲水库左干渠20公里。新建山塘26口、整治山塘1900口、整治河坝820座,增加蓄、提、引水量2500万立方米。同时,何家水库建设已进入招投标程序,两丝水库正在移民调查与地堪测量。

  山洪灾害防治方面,建成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和预警广播站等221处,实现了山洪灾害防御的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实时信息发布;山洪预警系统维修养护列入县财政预算,完成山洪易发区治理7处。沙河山洪沟治理项目已进入初设阶段。正在全力治理荷叶、井字、沙塘等乡镇4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今年,双峰县7处小水电站增效扩容改建已全部备案立项,目前南冲等4座电站增效扩容改建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相关工作。

  短 评

  未雨绸缪 快修水利
  
  段云行
  
  2013年的夏秋连旱,给各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损失。旱灾过后,人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如果今后发生同样的旱灾,我们怎么应对?
  
  冬寒时节,走进我省农业大县双峰,最让人震撼的是到处都是冬修水利的场景。据县水利部门介绍,全县正在施工的水利工地就达8400多处。以今年的旱灾为教训,双峰正在对已明显滞后的水利设施进行攻坚。
  
  从今年的旱灾损失来看,双峰也许不是全省最严重的。从双峰水利建设的现状来看,双峰水利基础设施在全省应该是比较扎实的。然而,双峰县对灾后重修水利的认识,却走在了各地的前列。这既有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对水利设施的朴素感情,更是一种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才能够从所经历的自然灾害中深刻反思,并迅速行动,在亡羊补牢中实现对未来的天灾未雨绸缪,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
  
  修复和补充完善水利设施,第一需要的是资金,第二需要的是决心。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但在当前条件下,也许决心更重要。有了决心,才能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双峰这样一个财政弱县,能筹集3亿多元资金用于水利建设,殊为不易。其中群众自发投入和捐助的资金超过1亿元,更尤为可敬。经过这么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各地经济发展都已长足进步,资金的绝对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只要下定决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水利如此,其他民生大事也是如此。
  
  愿双峰大地如火如荼的水利建设能给各地以深刻的启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贺威 刘芾 葛增如 朱亚非 胡璀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