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21日讯(记者 李志林 王晴 通讯员 李海燕)华容探索养殖场——沼气用户——菜园果园的“三联”模式,破解“粪便过剩和原料不足”的难题,一池沼气激活新农村建设,实现粪污治理、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多赢。
12月12日中午,记者在华容护城乡五星村看到,村民的房屋都是二层小楼,整个村子干净整洁。村里几乎没有人养猪,但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沼气池。90岁高寿身体仍很健朗的王婆婆打开沼气灶正在做饭,她告诉记者,活了一辈子,现在做饭最省心。沼气这“家伙”火力大,干净卫生。
因各种因素的变化,规模养殖已经成为我省生猪产业的发展方向。华容县也不例外,目前规模养殖的比例已超过65%。规模养殖改变了家家养猪,户户说臭的局面,但规模养殖形成的粪便污水,同样造成严重的污染。
华容县通过把养殖场——沼气用户——菜园果园三者连接起来的形式,在为村民提供干净的沼气能源的同时,也治理了养殖场的污染。具体做法是村民投工投劳,由政府补助建设户用沼气池,然后由村里设置服务站,负责沼气原料的提供和联户沼气工程的维修管理。每年村民只需要交500元,作为沼气服务费用。村民以气代煤柴,每年仅燃料费至少节约1000元以上。
目前,全县正逐步推广这一做法,实现乡村能源“革命”。目前,已有100多户进入联网工程。在为农户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发酵后的沼液,种菜种果肥田。记者看到,虽是冬季,村民的菜园里,用沼液育肥的菜薹、大白菜、大蒜等蔬菜新鲜葱郁,不仅产量高,更深受市场欢迎。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志林 王晴 李海燕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