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寒冬时节,星城大地却正掀起一股股热潮:南湖路隧道通车,“十龙跨江”再次提速过江交通;地铁2号线迎来试运行,刷新城市立体交通格局;高铁新城片区进入新一轮建设高潮,朝着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全力奋进;大河西滨江新城,金融机构、商业综合体纷纷落子,一座金融商务新城呼之欲出……一项项重点工程振奋人心,一片片城市新区竞相绽放。在长沙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的进程中,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就像一根强有力的指挥棒,引领着城市的品质不断提升。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决定着城市的整体形象。近年来,长沙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以国际视野、两型理念和文化意识精心描绘长沙发展蓝图,科学统筹和引导长沙城乡建设和发展,在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不断完善道路交通系统、高效推进规划实施项目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站在新的起点,长沙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的历史使命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对历史、对人民、对长沙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升规划水准,着眼于凸显品质长沙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以高品位、特色化的规划,引领和实现长沙城乡品质倍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的话语铿锵有力。
构建大长沙的空间布局,增强大都市的承载能力,打造大景区的城市风貌,长沙城乡规划正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宽广的视野,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找位置,在全国先进城市中找标杆,围绕建设富强、文明、秀美、幸福的大长沙,舞起星城嬗变的龙头。
【优格局】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长沙发展的主轴在哪里?如果十多年之前问这个问题,绝大部分长沙人会回答是五一路。如今,湘江两岸比翼齐飞,新区建设风生水起,以湘江为主轴的城市发展格局已跃然眼前。从“五一路时代”走向“湘江时代”,是构建大长沙空间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长沙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生动写照。
按照建设1000万以上人口大都市的定位,单中心规划结构无法支撑未来城市的成长,只有多中心组团的城市结构才能够支撑起长沙的长远发展。
“在规划层面上加强对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的引导,推动长沙由‘单核心圈层蔓延式’向‘多中心轴向组团式’发展。”市城乡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冯意刚介绍,长沙将完善城乡整体规划,控制和降低中心城区一般地区的容积率,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容积率,重点突出城市副中心和组团中心建设,推行土地混合利用,促进城市“多中心、组团化、廊道式”的新型空间格局发展。
立足于“一江两岸,东提西拓,南延北进”的发展思路,长沙将精心打造一批重点片区——改造提质河东,加快黄兴北路、南湖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启动朝正垸、苏圫垸等热点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整体打造高铁新城、省府新区、临空经济区、城北商贸物流区等新区;扩容提质河西,进一步优化滨江金融商贸区、梅溪湖国际服务区、洋湖总部经济区、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形成东西互动、比翼齐飞的城市发展格局。
此外,长沙还将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力度,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结合城市商业综合体、城市公共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平面城市”向“立体城市”发展。
【强功能】内陆城市走向中部枢纽
城市东部,京广高铁的动车呼啸而过,沪昆高铁建设强力推进,两条高铁大动脉交会于长沙,形成一个大“十”字,从长沙出发的高铁网络将北至北京,南抵深圳,西达昆明,东至上海。与此同时,长沙大手笔谋划地铁与城铁、公路与铁路、空港与港口协调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立体化、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驱动下,长沙这座内陆城市正升级为中部枢纽城市。
“按照增强大都市承载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中南地区交通枢纽城市、绿色公交都市及安全宜居城市。”冯意刚介绍,在加快规划研究轨道交通、过江通道、城市快速路等项目的同时,长沙正在开展国际化大都市综合交通模式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千万级人口规模大都市交通发展经验, 全面统筹地铁、BRT、常规公交等线网布局和换乘衔接,实现城区大中小运量公交之间的“零换乘”,打造中心城区内部“30分钟交通圈”,中心城区对外至株洲、湘潭、宁乡等地“60分钟交通圈”。
以人为本,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无疑是城市规划的根本所在。长沙将大力推进排水设施规划建设,优化排水系统,搭建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标准化的长沙排水规划成果数据库和排水规划一张图管理平台;加强医疗、教育、文化、养老、交通等公共设施项目的规划配套,创造安居乐业、舒适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高标准完成《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城区范围内实现居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完成《长沙市城市绿道规划》的编制,计划3年建设600公里绿道,5年时间建设1000公里绿道。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差的问题,长沙还将编制完成城乡结合部重点整治地区的整治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结合部的道路、环卫、绿化、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
【显风貌】大都市也是大景区
特色是一个城市个性的显现,决定着城市的品位和魅力,关系到未来发展的水平和潜力。
长沙的城市特色是什么?如何规划建设极具自身特色的城市?
“一江两岸,山水洲城”是长沙天生的特质;数千年岁月长河中沉淀叠加的历史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城市文脉。“注重文化、生态元素的深度融入,把长沙打造成文化名城与山水洲城交相辉映的大景区。”市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王慧芳表示,长沙的城乡规划建设将更加注重对自然山水的敬畏、对历史文化的尊重,“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重点打造滨水和岳麓山周边地区,展现山水之美。据了解,长沙将完成湘江两岸重点地段滨水区城市设计,湘江临江地段严格控制住宅建筑,重点建设高端商务楼宇、酒店、宾馆,精心打造“百里滨水走廊”形象展示带,启动浏阳河两岸地区城市设计,开展十二个洲岛的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完成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重点保护岳麓山周边地区,保护包括湖南大学校园风貌、近现代建筑群等。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现人文之美。在《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订中,长沙将突出展示山水洲城的格局、楚汉名城的风貌;启动潮宗街历史街区规划编制和申报;完成《汉长沙王考古遗址公园及周边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申报,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
突出城市设计的控制作用,展现城市之美。长沙正在启动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将城市设计成果纳入法定规划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出台《重要地块土地附建筑方案或产业要求出让规定》、《重要地段建筑外立面设计与审查指引》,动态发布《长沙优秀建筑图集》,开展城市仿真辅助建筑方案审批工作,确保城市建设乃至每栋新建建筑的品质。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章盛莉
编辑:刘飞越